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新闻公告
院内公告
时事要闻
司法鉴定新闻
各省鉴定机构名录
司法案例
医疗纠纷
杀人案例
强奸案例
专家论证意见
民商事案件
损伤程度
典型案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
伤害案件
司法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司法案例
资深法医讲述破案故事:一个留在火场里的掌印挽救无辜
日期:2018/8/21       浏览次数:233
资深法医讲述破案故事:一个留在火场里的掌印挽救无辜 作者:安然 来源:北京晚报 资深法医讲述破案故事:一个留在火场里的掌印挽救无辜 一具具冷冰冰的尸体,被烧到炭化了,乃至腐烂了,散发着恶臭,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躺在玉米地里,或者山林间,它要告诉面前的警察,“我其实是这么死的”。谁能解读它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有时候它有冤屈,它向警察展示身上貌似用不同器械造成的伤口,是要说“有好几个人同时向我动手”?有时候它会险些让别人冤屈,它亮出身上的点点尸斑,是要说“虽然我在火场里,但我不是被烧死的”?它的温度已经和周围温度相似了,它想说“我刚刚死了两个小时”?谁来洗去他们的冤屈,又不会用他们去冤屈了别人?昨天,记者走进市公安局法医中心,听资深优秀的法医讲讲每次走在刀锋上,用科学、技巧和良知为别人洗冤的故事。 一块月牙形的横截面 揪出真凶 法医病理室主任陈庆一手拿着一根直径大约三四厘米、一端斜着削尖了的钢管,另一手拿着一片人类颅骨的仿制品,“颅骨”上有一片月牙形的缺损。他将削尖的一端套入这片缺损——“就是这个动作,就这一瞬间,我心里豁然开朗。” 这是一起发生在5年前的凶案。一名工头死在工地宿舍里,尸体泡在大片鲜血里,只穿着一条红色内裤,头部被钝器砸坏,又被插了一个窟窿,身上有一处从左到右打通了的贯通伤,这一下贯通很凶猛,以至于伤口周围的软组织全不见了。 满屋子的刑警首先要找到侦查方向。按常规,尸体身上10多处类型不同的伤口,看上去是多种凶器造成的,也就是说,很可能有几个人同时向他下手。但陈庆提出了一个不同设想:“别去查什么外围了,就查工地。” 刚解剖完尸体的陈庆在死者头骨颞部发现了一个月牙形的缺损,他又研究了头部、胸部和肩背部的其他损伤,发现伤痕都是直径三到四厘米的圆形物造成的。“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铁器,应该是根管子,横截面是圆的,有个月牙。”找到工地的工人一问,马上有人说:“这东西常见啊,不就是管叉吗?”很快有人拿来了一根。原来这是施工时预留管线的工人常用的一种自制工具。 范围瞬间缩小了。“都谁能接触到管叉?”一问,立刻有工友提到了一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出事的夜里,他回来得很晚,回来以后先去洗澡了。”把小伙子找来讯问,一小时内交代了全部情况。原来他是与工头发生矛盾,被扣了工资,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带着管叉躲进工头宿舍,在床下趴了六七个小时,等到在外面喝高了的工头被工友送回宿舍,脱掉衣服,安置在床上,工友离开后,他爬出来,将满腔怒火发泄了出来。 陈庆回忆五年前向同事们做出自己判断的心情:“你能想象那种压力吗?好几十人的侦查队伍,只要我错了,就把他们引入歧途,极有可能错过案发后最宝贵的侦查时间,最后让它成为悬案、疑案。”他对记者说,在尸检的最后一刻,他将死者缺损了一块的颅骨锯了下来,拿着就近找来的管叉,套进去,严丝合缝。这一刻,天亮了。 一个留在火场里的掌印 挽救无辜 法医们每天都要解剖各种尸体,但并非每一具的背后都是刑事案件。 一名40多岁的男子,婚后不久患上了进行性瘫痪,全身上下唯独只有左上臂能控制。某一天,男子死在床上,一部分尸体被烧焦炭化。事发时,妻子正和邻居在楼下洗床垫,监控清晰地记录,他们下楼18分钟后,房间里开始起火冒烟。二人随后狂奔上楼,将火扑灭。 死者喜欢抽烟,事发之前,妻子和邻居下楼前,邻居递给死者一支烟,妻子没拦住。从表面上看,这应该是一起“小火亡人”事故。但其他家属们坚定认为,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原本就不同意这场婚姻的家人认定,妻子就是在等他死后继承房产呢。 展示在陈庆面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尸体右侧侧卧,唯一能动的左手撑住地面,脚部已经炭化。尸体的后背上有一片红,貌似尸斑。看到照片时,至少半数同事说:“凶杀,连尸斑都出来了。被烧死的人怎么能出尸斑?这是他死亡时躺着,后来被挪动过。”但仔细观察过现场,又亲手验尸的陈庆却认为:“这只是一度烧伤,只不过没起水泡。” 然而去做尸体体内一氧化碳检验,结果竟然是零。火场内吸入这么多热空气和必然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怎么能是零?连只从警匪剧里获得断案常识的吃瓜群众都有自己的判断了:人已经先死了,死后才点火。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这是个见证经验的时刻。陈庆将尸体解剖,发现咽喉部以声门为分界,上面全是炭尘,下边干干净净——在近距离瞬间爆燃的情况下,人类喉头会出现一个自我保护的反应:挛缩。它会瞬间锁闭呼吸道,但人的体质不同,有人挛缩后,喉头再也打不开——本来是保护性的反应机制,却会让这个人活活憋死。再检验身体的其他部分,各处的出血点都符合典型的机械性窒息特征。 那么,在没有任何助燃剂的情况下,什么东西能在18分钟后突然爆燃?当然是太空棉。而这正是死者死亡时身下被褥的材质,不慎被烟头引燃后,就会产生这种效果。但这立即又引发了一个问题,几乎推翻了法医们此前“这是一起小火亡人事故”的判断:既然瘫痪了,除了左臂都不能动,他是怎么翻身的?按照还原现场,他应该是在发现起火后,火焰在他咽喉附近爆燃,他立刻翻身,试图躲避火焰。 翻身?全身都不能动,只靠一条左臂,怎么翻?陈庆躺在床上,放松全身,只用左臂,果然,翻过来了,但细一想,不对,刚才腰部和腿部都不自觉地用力了。控制住身体其他部位不发力,只伸出左手,唉,当真是无论如何都翻不了身。 之前所有的结论都被推翻。只要这时候放弃了,死者的妻子势必要第一个被刑警们调查。常人来看,破案也只是几个小时的问题而已,比法医再往下查更容易。 但法医却没放弃。陈庆找到多家医院,咨询有经验的护士们。护士们统一的答复是:“可以啊,只要旁边有个东西可以撑一下,这个东西要在他身体侧面,只要比床高出10厘米就成。” 再重新观察现场。死者躺在放在地上的床垫上,旁边是一个衣柜,衣柜上果然有一个清清楚楚的掌印。尸检报告里,他的右手是干净的,左手全是炭灰。 终于水落石出。 一套严格到繁琐的程序 避免错误 法医们的工作有着严格的程序,以至于有时也为细致到头发丝的繁琐程序所苦。现场如何观察,尸体检验从哪里开始,必须检查什么部位,用什么手法……最终又怎样形成尸检报告,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规定。但这恰恰是法医们保护自己的唯一途径,更是办案的必须。陈庆说,刚40岁,他总是担心自己无法正常退休,“我就怕59岁了,突然检察院找来了,说,陈庆,你40岁那年做的检验,做错了,有人被冤枉了。” 严肃地对待每一个案子,每天都走在刀锋的边缘。如今,法医们只能用严格的程序来保护自己:每一步都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依照程序的规定,慢慢来。有了严谨程序的保护,至少能说明法医们没有出现主观上可以避免的疏忽和错误。 干了10多年法医,有时候陈庆也忍不住想:“要是我去作案,能做一个天衣无缝的出来吗?”思前想后,结论是:不可能。他对记者说,这倒真不是谦虚,以现在的科学手段和业务领域的细分程度,任何一个刑侦专家都不行。“如今的凶案罪犯,面对的是一大群用各个领域的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刑警,即使懂其中的某一个或某些部分,也不可能全部了解。” 陈庆所在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成立于1993年,全国十个国家级权威司法鉴定机构之一,负责对重特大案(事)件进行检验鉴定,提供证据支持。如今,这里有5名博士,15名硕士,各种专业技术人员71人。今年截至目前,已经受理各种案件2.7万件。DNA检验、毒物毒品检验、生物个体识别……听上去高大上的种种符合高科技想象的工作,是这群每天与尸体、检材打交道的人的日常。(记者 安然)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