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新闻公告
院内公告
时事要闻
司法鉴定新闻
各省鉴定机构名录
司法案例
医疗纠纷
杀人案例
强奸案例
专家论证意见
民商事案件
损伤程度
典型案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
伤害案件
司法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司法案例
一例创伤后压力反应矫治个案
日期:2018/9/11       浏览次数:177

 一例创伤后压力反应矫治个案

 
发布时间: 2018-09-07 15:44      来源: 司法部政府网
【字号:   
打印
 

  浙江省金华监狱 程义厚 李群

  【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王某某,男,1973年1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汉族,小学文化,2015年5月13日因犯抢劫罪,被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罪犯王某某的父亲为其申诉无果后,在法院门口服毒自杀身亡。罪犯王某某投入浙江省金华监狱改造以后,一直为父亲的死亡深感内疚和自责,并产生自杀念头,被监狱列为重点管控对象。

  【心理矫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一、犯因分析

  (1)个人成长史:王某某生长在单亲家庭(随父),父亲从部队复员后,没多时就下海经商,父亲对其的管教比较放任,自己说不读书就不读,要花钱从不小气。长大后向父亲要钱自己做生意一下亏了60多万元,从不骂一句,父亲对其宠爱有加。

  (2)社会经历:王某某小学毕业就混入社会,因交友不慎和自己为人处事常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18岁左右因盗窃被判5年刑,出狱后没多久,好了伤疤忘了痛,在2001年为生意上的事触犯法律,又被判11年。这次的犯罪是为父亲讨债,邀了几个朋友去向父亲的债主要债,债没要到朋友却抢了对方的金项链等物,再次判刑入狱。

  二、入监后改造表现

  罪犯王某某于2016年9月14日入监服刑改造,开始表现只是话比较少,有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用拳头击打墙。这细微的情绪变化引起民警的关注,经谈话教育了解其原因。

  (1)自身原因:罪犯王某某性格比较固执,不爱与人交往,入监后常常一个人站在窗口发呆,心气浮躁,平时很努力去做,劳动和学习任务却完不成,对目前“新政”认为自己再多的分数也没用,最多一次只有9个月可减,而且暴力型犯罪又不能假释,整天忧心重重。特别临近清明节思父心切,自从得知父亲为自己而死,一直沉浸在自责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唯一的亲人远离他而去,不知今后生活方向在何处,因而死的念头常在头脑中回旋,情绪的极度不稳定。

  (2)家庭原因:罪犯王某某父母早年离婚,从小判给父亲,对于王家的长子长孙,家人痛爱有佳;自从母亲离开他们,父亲更溺爱自己了。由于成长环境造成自己做事比较任性,做事从不考虑后果,成年后父亲忙于做生意平时很少顾及自己,但在用钱上从不吝啬。自己虽然有一段婚姻,仅维持5年妻儿也都离开了。

  (3)法律观念淡薄:罪犯王某某只念完小学就弃学混入社会,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自律。在日常生活中盲目从众,辦别是非能力差,缺乏坚定的信念经不起不良的诱惑,屡次走上犯罪的道路。当受到不法侵害时,采用过激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这次判刑因自己是帮助父亲去讨债,触犯法律被判6年10个月,而父亲认为自己儿子坐牢冤枉,一直在外奔波申诉,申诉被驳回后,父亲在法院门口服毒自杀,当时罪犯王某某正在看守所关押,父亲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结果受到最大的伤害是自己和父亲。

  三、心理行为表现

  入监时的心理测试,经过罪犯个性分析测验(COPA)

1.jpg

    情绪稳定、冲动型、报复型和心理变态倾向明显高于常模。

  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SLC-90)

2.jpg

  焦虑、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明显高于常模

  经SPEC危险性评估:罪犯王某某脱逃风险(高度),暴力风险(高度),自杀风险(极高)。

  四、案例分析和矫治方法

  综合各项犯情信息、心理测试和罪犯危险性评估结果分析,罪犯王某某症状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叫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异常的精神反应。引起症状的应激源是父亲帮自己申诉,到法院申诉无果在法院门口服毒自杀。该犯自从父亲身亡后一直处于痛苦和自责中,特别在临近清明节之际,思念父亲而出现情绪异常,这系列症状都是没有处理好自身哀伤情绪的表现,创伤后出现心理失平衡状态,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的心理障碍,因此根据其临床表现首先应进行系统哀伤辅导,促使其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在进行正式的哀伤辅导之前,干警通过陪伴、倾听、尊重、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方法,让王某某感到被接纳和信任,同时愿意提供帮助的诚意。在此基础上,让王某某了解更多的创伤相关知识,使其认识到目前的心理和生理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正常的应激反应。通过2次心理辅导,完全减轻这些症状。在与其的交流和引导下,王某某情绪逐步稳定,焦虑症状有所减轻,开始理智思考自身存在的问题。

  (2)干预过程

  第一步哀伤干预,使王某某接受父亲去世的事实,充分体会内心失落感阶段。王某某得知父亲身亡后,内心极度的痛苦和自责,常常幻觉父亲没有去世,开始与其交流表现出非常阻抗不愿多说,特别提到父亲情绪一时难以控制。此时作为民警心理咨询师没有因为王某某的阻抗轻易放弃,而是耐心的表示出关心和安慰,表达提供帮助的诚意,逐步取得王某某的信任,当发现王某某有将内心的苦闷倾诉出来的愿望,这时给予其更多的是鼓励,并适时引导话题,根据哀伤干预的原则,不回避“死字”和开放式的语句与其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使王某某增加失落的真实感,慢慢去接受父亲已经死亡的现实,从而慢慢帮他走出哀伤的阴影。

  第二步处理王某某的内疚感和自责感,他一直认为父亲的死,是由于自己不争气造成在处理父亲债务上,不但没帮上父亲反而害了父亲走上绝路。在这件事上,通过认知疗法,让其认识整个事件的因果与判决的定位,又讨论了对父亲及案子的认识。通过心理疏导,王某某真正认识到他与父亲都因不懂法,而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接着与他讨论人性,使其懂得没有人能够做的尽善尽美,要学会原谅自己,以积极的方式消除内疚,改变不现实,不合理的信念。由于思念父亲造成晚上经常做恶梦,第二天早上起来后精神状态很差的现象,让其把对父亲的思念,要对父亲说的话和想为父亲做的事,以及对案子的认知通过记述法写下来,到清明节捎给父来告慰他老人家。通过这一系列方式的陪伴和心理辅导该犯情绪明显稳定。

  第三步消除王某某的仇恨、报复心理,自从得知父亲死后,发誓出狱后要杀了害死父亲的人,为达到早日出狱多次提出调监狱改造要求(调新疆),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真正想法和用意:他把父亲的死、自己的犯罪、归纠于债务人,说到债务人仍表情非常的愤怒和咬牙切齿,复仇的心仍存在。根据王某某临床表现,采用了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纯理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王某某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让王某某认识其自责和痛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即ABC理论)。

  第四步帮助王某某重新恢复信心,走出创伤阴影,放下报复、仇恨心理,经过多次的心理辅导,王某某经历了哀伤、回避、认知、接受的过程,重拾生活信心。

  创伤后压力反应得到疏导与宣泄,心理状态明显得到改善,体现在情绪得到缓解,睡眠开始恢复正常,人际交往有所改善,能够参加分监区一些公益性劳动,咨询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治疗分析

  亲历那份痛失父亲,身处牢狱不能送父亲最后一程,再加上对案件的认知偏差。身体和心理出现了一系列的反应,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表现出睡眠障碍,情绪异样,对人对事略反应迟顿,并产生轻生念头。针对王某某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1)情绪处理,采用情绪抽离法,使他不再重复创伤经历,避免了二次创伤,情绪很快得到了改善。(2)合理情绪治疗,通过纯理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王某某的非理性观念,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从而不再那么自责和内疚,放下复仇念头。(3)祭奠仪式,让其把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说的话和想为父亲要做的事,以及对案子的认知通过记述法写下来,在清明节烧给父亲来告慰他老人家,让父亲知道自己成长了-----(4)走向明天,通过创伤干预和引导,让其找到了更多的资源,也找到了未来生活的目标。

  【矫治成效】

  六、矫治效果评估

  (1)民警评价:自从监狱参与对该犯心理干预后,该犯情绪逐步得到平复缓解。近几个月以来能安心改造,再没有提及调监狱的事情,现每月考核分平均达到100分以上,日常也能参与一些公益性劳动,在小组中帮助一些落后人员,协助组长管理小组,表现较为稳定。

  (2)同犯评估:现在与小组同犯关系都比较融洽,很少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能够经常与同犯一起参加集体活动。

  (3)自我评估:以往做事情自己从不会去考虑后果,做事比较任性,以至做了违法的事也不知道,进了牢狱才后悔,因法律意识淡薄屡屡犯法,这次要不是警官的耐心帮助,自己真不知道又要走向何方。现自己在监狱服刑,身体的自由被限制了,但心灵丰富多了,自己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4)咨询师评估:对该犯前后进行了10次心理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咨询师发动各方的力量,使用了倾听、共情、积极关注宣泄疏导,提供支持系统、调整认知,鼓励等干预方法,使王某某逐步走出危机建立了信心,重新回到了良好的改造生活中,这是一列相对比较成功的心理危机干预。

  (5) 量表测试结果

  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SLC-90)

3.jpg

  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常模都比原来的要低。强迫、敌对、偏执已恢复到正常常模。2018年5月,监狱危险性评估小组经过评估,王某某的高度自杀危险已消除。

  从罪犯王某某的成功矫治个案,我们充分认识到作为监狱心理矫治工作者必须创新开展以破除犯罪人格和监禁人格、塑造健康人格为目标,对有心理危机的罪犯要及时进行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罪犯在狱内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千方百计化解改造矛盾,促进其心灵改造,不断提高改造质量,向社会回送守法公民,积极回应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