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在线答疑
在线答疑
在线答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在线答疑
最高人民法院就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时间:2014-10-22 16:04:00字号:小中大打印本页   为了保障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正确适用《保险法》,统一裁判尺度,近

 最高人民法院就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

  •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 发布时间:2014-10-22 16:04:00

  为了保障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正确适用《保险法》,统一裁判尺度,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就《保险法》保险合同章人身保险部分进行解释。


为进一步完善该司法解释,使其更加符合立法原意,更好地保护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将该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全文(全文见最高人民法院官网www.court.gov.cn和中国法院网www.chinacourt.org)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提出宝贵意见。具体的修改意见反馈可采取书面寄送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并请在提出建议时说明具体理由。书面意见可寄往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第二合议庭,邮编100745;电子邮件请发送至邮箱renmin312@163.com,截止日期为2014年11月30日。(记者 罗书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对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关于保险合同人身保险部分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解释:

  一、人身保险保险利益

  第一条【被保险人同意的形式】 保险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被保险人同意”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可以事前作出,也可以事后追认。
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保险合同:
(一)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
(二)被保险人在保险人的回访中未明确表示不同意;
(三)被保险人明知他人代其签名同意而未表示异议的;
(四)其他可以认定被保险人同意的情形。

  第二条【被保险人同意的审查】 人民法院审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应主动审查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以及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是否经过被保险人的同意。
人身保险合同无效的,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条【保险合同存续期间丧失保险利益的效力】 保险合同存续期间,投保人丧失对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当事人主张保险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条【被保险人事后不同意】 被保险人可以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和投保人撤销保险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同意;被保险人撤销同意的,视为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
【另一种意见】 被保险人可以以书面形式通知保险人和投保人撤销保险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所规定的同意;被保险人撤销同意的,保险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二、如实告知义务

  第五条【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不同主体,保险人就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向被保险人提出询问的,被保险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一方对保险人询问内容如实告知的,视为投保人已经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第六条【体检与如实告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主张,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因保险人指定机构对被保险人进行体检而免除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被保险人在体检过程中故意以不正当方式影响体检结果,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保险人主张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解除保险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要求保险人对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

  第七条【投保时保险事故已发生】 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合同约定的事故已经发生或者确定不发生的,保险合同无效,但当事人双方均不知道的除外。
保险合同无效,投保人请求保险人返还其已经支付的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明知事故已经发生的除外。

  第八条【两年不可抗辩期间的适用】 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两年内发生保险事故,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未依照保险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及时通知保险人,致使保险人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解除保险合同时已超过保险合同成立后二年,被保险人、受益人以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九条【合同终止后保险人的拒赔】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保险人依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解除保险合同时,保险合同权利义务因其他事由已经终止,保险人直接依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第四款、第五款拒绝给付保险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解除与撤销关系】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超过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行使期限,保险人以投保人存在欺诈为由要求撤销保险合同,符合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另一种意见】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要求撤销保险合同,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三、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

  第十一条【未成年人监护人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死亡险】  未成年人父母之外的其他履行监护职责的人、近亲属为未成年人订立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当事人主张参照保险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认定该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未成年人父母同意的除外。

  第十二条【父母为未成年子女订立超额死亡险保险金的法律后果】 投保人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保险合同约定的因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总和超过国务院保险监管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当事人主张超过限额的保险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投保人要求保险人返还相应的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投保人向两个以上保险人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且保险合同约定的因被保险人死亡给付的保险金总和超过国务院保险监管管理机构规定的限额,保险人主张其按照各自保险金额与保险金额总额的比例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并要求保险人按比例返还保险费,保险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死亡险的部分无效】  投保人为被保险人投保以死亡、疾病、伤残等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条款因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被认定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当事人主张其他部分继续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保险费与保险合同中止、复效

  第十四条【人身保险费可由第三人代交】被保险人、受益人或者被保险人同意的其他人代为支付保险费后,主张投保人对应的交费义务已经履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投保人拒绝他人代交的除外。

  第十五条【复效条件】 投保人提出复效申请并补交保险费及相应利息后,保险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复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被保险人的危险程度在中止期间显著增加的除外。
保险人在收到复效申请后,十五日内未明确拒绝的,视为同意恢复效力。
保险合同自投保人补交保险费及相应利息后恢复效力。

  第十六条【复效与告知】 保险人就保险合同效力中止期间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要求解除合同或者拒绝给付保险金的,人民法院应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进行认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二年”期间自保险合同效力恢复之日起算。

  第十七条【复效与说明】 保险合同复效时变更保险条款,当事人以保险人未履行提示或明确说明义务为由主张变更后的条款不产生效力的,人民法院应根据保险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认定。

  五、受益人与受益权

  第十八条【受益人的指定】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的,其指定行为无效。
当事人对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存在争议的,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为“法定”的,视为未指定受益人;
(二)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为“法定继承人”的,以继承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继承人为受益人;
(三)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仅为身份关系的,应根据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确定受益人;
(四)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包括姓名和身份关系,保险事故发生时身份关系发生变化的,应依照约定的姓名确定受益人。

  第十九条【受益人的限制】 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指定被保险人及其近亲属以外的人为受益人的,指定行为无效。当事人以该指定经被保险人同意为由主张指定有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被保险人或者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其继承人要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保险人以其已向保险合同约定的被保险人及其近亲属以外的受益人给付保险金作为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条【受益人的变更】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的行为,自变更受益人的意思表示作出之时起生效。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未通知保险人,保险人主张变更对其不发生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的,变更行为无效。

  第二十一条【受益人变更的限制】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并主张原受益人不得就已经发生的保险事故享有受益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共同受益人】  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指定数人为受益人,未确定受益顺序,部分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死亡、放弃受益权或者依法丧失受益权的,该受益人应得的受益份额由被保险人享有,但保险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指定数人为受益人,部分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死亡、放弃受益权或者依法丧失受益权的,数个受益人之间有受益顺序但未确定受益份额的,该受益人应得的受益份额由同顺位的其他受益人平均享有;数个受益人之间有受益顺序并确定受益份额的,该受益人应得的受益份额由后一顺位的受益人享有。

  第二十三条【受益权的转让】  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未经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同意,不得将其受益权转让给他人。
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可以将与本次保险事故相对应的全部或者部分保险金请求权转让给他人,但根据合同性质或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的保险金的处理原则】  保险金根据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作为被保险人遗产,被保险人的继承人要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保险人以其已向持有保险单的被保险人继承人给付保险金为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取得保险金的其他继承人向取得保险金的继承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五条【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同时死亡的处理】 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人民法院应依据保险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并根据本解释第二十二条和保险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确定保险金归属;保险金根据保险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作为被保险人遗产,当事人对保险金继承产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依据继承法相关规定确定具有相互继承关系主体的死亡顺序。

  六、保险合同的解除与保单

  第二十六条【单方解除权的归属】 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受益人为不同主体时,人身保险合同中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要求解除保险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保险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投保人死亡时合同解除权的归属】 人身保险合同的投保人死亡,其继承人要求承受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的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当事人以投保人继承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主张保险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投保人解除合同无需被保险人的同意】 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受益人为不同主体,投保人解除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同意,当事人主张解除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投保人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被保险人和受益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经被保险人同意的其他人向投保人支付相当于保单现金价值的款项后,要求承受投保人的合同地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被保险人、受益人要求投保人向其赔偿因保险合同解除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根据被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法律关系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保险事故发生后不得解除合同】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要求解除相对应部分的保险合同并退还保险单现金价值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未及时通知保险人,导致保险人同意解除保险合同并向投保人给付保险单现金价值的,保险人要求在给付保险金时扣减已经给付的数额,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条【保单现金价值的归属】 保险合同解除后,投保人要求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向其退还保险单现金价值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应当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的,受领保险单现金价值的其他权利人按照被保险人、被保险人的继承人顺序确定。

  第三十一条【保险单的转让】 投保人转让保险单,应当通知保险人。未经通知,保险人主张保险单转让对其不发生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当事人以保险单受让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为由主张转让无效或者保险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七、医疗费用及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十二条【医疗费用保险的代位求偿权】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支出医疗费用,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医疗费用保险金后,在给付金额范围内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保险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支出医疗费用,被保险人已经从第三者获得赔偿的,保险人在给付医疗费用保险金时要求扣减被保险人从第三者已取得的赔偿金额,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保险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另一种意见】被保险人因第三者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