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司法鉴定公益性的基本逻辑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陈如超,胡昌存 (西南政法大学 刑事侦查学院,重庆401120) 摘 要: 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准司法性以及鉴定人的客观
日期:2021/8/11       浏览次数:522

 

司法鉴定公益性的基本逻辑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陈如超,胡昌存

 

 

(西南政法大学 刑事侦查学院,重庆401120)

 

 

摘 要: 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准司法性以及鉴定人的客观中立地位,决定了我国司法鉴定应当具有公益性。司法鉴定的公益性并不否认社会鉴定机构、鉴定人的正当收益,而是限制其过度盈利化与市场化。具体来说,我国司法鉴定应当坚持“以公益性为主,盈利性为辅”的基本原则,合理设定司法鉴定费、鉴定人出庭费以及其他与司法鉴定相关的费用标准;同时,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人应当积极承担公共法律援助责任,为当事人提供鉴定救助。此外,国家尚需落实相关配套措施,诸如推进司法鉴定资源的统筹规划、一定程度实现司法鉴定的规模化效应、以及加强政府对相关鉴定机构的重点扶持等。

 

关键词: 司法鉴定;公益性;鉴定机构;鉴定人

中图分类号: DF8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1.002

文章编号: 1671-2072-(2021)1-0010-09

摘自《中国司法鉴定》2021年第1期

全文见附件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