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之道
法治主题公园独成一道风景,《民法典》快板引人倾听,矛盾纠纷调解室让矛盾不出村,优质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今天让我们走进房山区解密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建设之道。

军留庄村法治文化主题公园
近年来,房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教育引导农村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止目前,共创建西潞街道苏庄村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拱辰街道南广阳城村等“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92个,达到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0%。
一、科学部署谋划 法治创建稳步推进
房山区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作为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将此项工作纳入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八五”普法规划等全区普法总体部署和长远规划中,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效率落实。
全面部署,高起点谋划。召开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房山区关于落实<北京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确定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区司法局与区民政局联合印发《2021年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任务、时间、条件、程序等内容,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2021年6月,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西潞街道苏庄村召开了“房山区2021年创建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推进会”,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建立机制,高质量落实。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2022年平安建设考核乡镇(街道)部分,明确各乡镇(街道)创建标准和目标,做好考核工作。区财政拨付280万元政法转移资金作为创建补贴,每个村(社区)补贴10万元。在此基础上,长阳镇对本镇荣获“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军留庄村、佛满村给予26万元奖励补贴用于法治文化建设。

动态管理,常态化监督。房山区对已命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以座谈、走访、提交报告等形式开展自查自评,通过自查全面评估其法治化建设管理等情况。同时市司法局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复核,对22个乡镇16个村出具整改意见,房山区上报22份整改报告,列出整改措施107条,对标对表一一进行了整改,截至目前,先期获评的72个村,全部符合标准,予以保留、无一撤销。

二、突出法治引领 着力提质增效
坚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行法治乡村建设,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力求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精细、精良的法律服务,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推进示范建设。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干部群众法律素质。注重引导村“两委”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依托“法律十进”“宪法进万家”“以案释法”等重点工作,走村入户开展《民法典》《宪法》《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等主题宣传,让法律深入寻常百姓家,推进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常态化。
强化法治人才培育,打造乡村法治“团队”。借助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调解员等专业力量以及志愿者服务队、社区网格员等多种社会力量普及法律知识,为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注入更多力量。注重加强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的法治培训,建立一支由466名村“两委”干部等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乡村法治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