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临床医生数字生活调研》报告发布前言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晋平公向师旷问学的典故,恰好是临床医生这个职业最典型的写照。
三年疫情,广大临床医生在坚守工作岗位,承担疫情防控重任的同时,也一直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通过线上方式获取医学信息,助力临床决策,已成为临床医生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脉通作为中国最大的临床医生专业学术信息平台,一直致力于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及时的各类学术信息。
2023年,医脉通推出首期《2022中国临床医生数字生活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不仅展示了内容丰富的临床医生线上医学行为,还就提供这类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服务和功能做了延展探索,并尝试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痛点”之一——科研做了进一步挖掘。同时,我们还想知道“后疫情时代”来临,临床医生线上行为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以期更好地指导我们自己做好临床医生的学术信息服务工作。
希望这份报告既是一份对医生在疫情期间线上行为描绘的终章,又是一篇开启新时代医生线上学习生活的序言。
报告研究方法与样本说明
本次报告中的数据来自调研收集和医脉通平台大数据分析,共收集8597条医生调研样本数据,覆盖中国大陆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科室。
医学行为时间及分配
➤临床医生每周平均线上医学行为时间为18.7小时,线上行为不会随着疫情防控变化出现弱化趋势,【医学信息获取及工具使用】是线上主要行为
报告显示,2022年,临床医生平均每周用于线上学习的行为时间大致18.7小时,医生们在医学信息获取和工具使用的方面更为积极地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虽然在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的防控措施有重大变化,但随着疫情3年多以来,在数字化医学平台的持续发展、工具产品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生线上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影响下,71%的临床医生依然认为未来线上进行医学活动时间比现在还要增加。

➤持续学习是医生的特点,从清晨到夜晚,医生们不断通过线上获取医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
医脉通平台数据分析显示,从清晨6:00到深夜23:00,医生几乎全天都在汲取医学知识。高级职称医生对于自身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的学习时间开始的更早。而中级及以下职称医生,相对在临床工作学习上遇到问题更多,随时需要通过线上进行医学信息的补充,所以,线上花费的时间也更多。

一二三线城市医生主要通过线上获取医药前沿资讯,而四五线城市和县域则更关注继续教育和学分获取。
不同城市级别医生的线上行为时间分配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线上医患互动在一二三线城市的医生时间表中占据了第三名的位置,但四五线医生的TOP3时间表中却没有出现医患互动的部分。这也说明,目前阶段中国患者的线上诊疗需求主要集中在三线城市以上的医生身上。

医学行为的渠道选择和内容偏好
➤获取信息的渠道偏好方面,医生普遍通过微信和医学领域APP获取医学信息
主动查询:
临床遇到问题时,医生通过中立医学信息平台线上和专业书籍来解决问题。
被动获取:
报告数据显示,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医学领域APP(如医脉通APP等)获取内容的医生占比分别是95%和66%,微信公众号和医学领域APP,依然是医生接收医学信息最常用、最便捷的两个渠道。此外,视频号、抖音、直播等形式虽然比较生动的展现了内容,但因医生工作繁忙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实际触达的阅读效率并不高。

➤指南共识、用药指导和疾病诊疗类的文章是所有临床医生经常检索并阅读的内容

头部医生在专业知识、行业理解等方面都与专家大咖更为接近,因此他们对专家大咖的撰文/访谈/传记的喜好明显高于腰部和基层医生。

数字化平台的认知与评价
➤后疫情时代线上平台的打造还是要专注于精准和专业
医生对数字化平台能实现的目的有明确的需求:最主要目标是“医学学术信息获取”,紧随其后的是“科研”支持。

➤医生最认可的药企数字化平台:MNC“学霸”排名稳定
无论是形式创新性,还是内容专业性、互动参与度方面,医生在此次调研中给出了心目中的药企数字化平台TOP5。在这三个方面,top药企排名基本一致,仅在形式创新性上稍有不同。

医生的科研目的及需求
➤晋升、增加行业影响力、更好解决临床问题,是医生做科研的主要目的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中医生的代表作评价部分。其中“结合本专业实践开展科研工作形成的论文等成果”可作为代表作参与评价,所以科研论文发表作为晋升的关键因素,是副高及以下职称医生做科研的主要目的。随着医生对诊疗知识的深度增加,科研协助临床的思维逐渐加强,一方面,高级职称医生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增加个人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解决临床问题成为高级职称医生做科研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对文献需求量大,平均每月下载14.5篇专业医学文献
医学需要不断了解科研的进展,指导自己的科研方向。除了学校/医院提供的数据库之外,文献管理软件是医生获取文献的主要渠道。
在论文发表的期刊选择上,范围则比较广泛,无论是SCI还是国内核心、国内普刊,医生都有发表需求。

医生开展临床试验时,最需要方案设计的支持,试验设计不仅需要对药械及临床的深刻理解和深入调研,还需要对统计方法学、法规政策、临床诊疗进展、试验设计的方法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解。文献检索与管理和EDC系统,也是医生最希望获得支持的2个方面。

患者管理及教育现状
➤提高患者认知、减轻诊疗负担,是医生希望通过线上医患互动最想达成的目标
目前有88%的医生已通过线上开展医患互动。提高患者认知、减轻诊疗负担,是医生希望通过线上医患互动最想达成的目标;其次,医生希望以此来积累细分领域患者处理经验、强化专业影响力、保持稳定门诊量。医生从未开展过医患互动的原因主要是时间不够,担心医患纠纷和需要专业支持。

➤答疑、科普、患管服务包是医生通过线上主要开展的三类医患互动形式
谈及未来开展意愿,答疑类互动有小比例下降,尤其是通过微信或电话对患者随访答疑;科普、患管服务类互动开展意愿增强,尤其是患者付费服务包。医生不考虑持续开展的原因也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够、缺乏团队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