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2023年7月23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华肿瘤杂志主办的《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下简称“共识”)发布会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肿瘤领域的专家同道云集一堂,共同见证此次共识的发布,探讨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CIN)的预防与治疗。
大咖齐聚,共话指南发布
本次发布会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2019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和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了《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时隔四年,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学术指导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镨元教授作为主要执笔人,在《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
随后,大会主席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首先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与会专家的热烈欢迎并指出,2023版共识的发布将进一步提高肿瘤医生,特别是基层肿瘤医生的诊治能力,促进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同质化。北京协和医院巴一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代小秋主任均纷纷致辞表示此次共识发布的重要作用,为同道们提供更好的借鉴和指导。
在邢镨元教授介绍完2023版共识的更新要点后,冯继锋教授、沈波教授、姚和瑞教授、邢镨元教授、杨树军教授、张小涛教授等专家组成员接受了媒体采访,就共识更新内容、化疗难点、药物可及性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讨论,并从多角度对共识落地提出建议。
专家对话,重磅更新
作为《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的执笔人,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共识的主要更新内容?
邢镨元教授:相较于2019版共识,2023版共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更新:
首先是定义的更新:将严重的中性粒细胞降低的定义更新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或ANC<1.0×109/L但预计在随后的48h将下降至<0.5×109/L(4度骨髓抑制)。
其次,由于新药上市和新的治疗方案在临床的应用,2023版共识将不同化疗方案的风险等级进行重新划分,包括高风险化疗方案的增补和中风险化疗方案的删除,有利于医生在临床实际应用化疗方案时,及时发现/预防高危或中危化疗方案引发的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风险,保证治疗安全性。
此外,2023版共识更新了影响FN发生风险的患者自身因素,2019版共识简略提到了这部分内容,2023版共识则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包括患者年龄,既往治疗方案和疾病状态等。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共识增加了MASCC风险指数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并增加了稳定状态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指数(CISNE)评分系统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出来原则,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相关的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和发生严重FN的具体抗生素选择的指南参考。
在如今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更新下,2023版共识补充了预防性使用G-CSF临床获益的支持数据和长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GSF)的临床数据。除了对定义的更新,2023版共识更多的是增加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撑PEG-rhG-CSF的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