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防治专栏· 微创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 李伯安,宋华兴 ( 徐州铁路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徐州221003) 关键词: 脑出血;血肿;立体定位技术;穿刺术 中图分类号: R651.1;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583X(2002)05-0307-02 颅内血肿传统的外科治疗是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死 率和致残率很高。微创手术是指最小程度的手术副损伤,最大 程度地解除患者的病变,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 “微创手术”将是21世纪的中国神经外科学发展的方向[1] 。 我 科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采用 CT 定向微创颅内血肿 清除术治疗各种颅内血肿 1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分析 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本组14例颅内血肿均经头颅 CT 确诊,男10例,女4 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85岁,平均57.5岁。 出血量30~ 110ml,急性硬膜外血肿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外伤性脑 内血肿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7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例, 全脑室出血1例,皮质下出血2例,出血破入脑室者3例。 全 部患者中发生脑疝者4例。 1.2 所有患者均在 CT 定位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CT 扫描 定位血肿最大层面距头皮最近点为穿刺点,避开重要结构,局 部麻醉用 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直接穿颅进 取血肿中心,穿刺针因颅骨自锁封闭固定于颅骨上,接引流 管,抽吸引流液态血肿,应用针形血肿粉碎针定期喷入血肿液 化剂( 肝素钠+尿激酶混合液) 以液化固态血肿。 及时复查头 颅 CT 以明确血肿变化情况及决定是否继续应用血肿液化 剂。 血肿全部清除后拔除穿刺针。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部患者均在手术后10天内拔除穿刺针,平均5天,硬 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清除率达100%,外伤性脑内血肿清 除率为98%以上,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清除率为95%。 慢性 硬膜下血肿不用血肿液化剂,其他血肿尿激酶平均用量6万 U ,肝素钠平均用量为37500U ,平均 CT 检查次数为3次。 2.2 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按 ADL 日常生活能力分级: ADL1 生活自理,工作能力恢复;ADL2 生活大部分自理,部分 恢复工作能力;ADL3 生活不能自理,可扶拐下地简单行动; ADL4 卧床不起,意识清楚;ADL5 植物状态生存。 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效果最好,均为 ADL1,外伤性 脑内血肿 ADL11例,ADL2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 ADL11 例,ADL22例,ADL31例,ADL41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1 例死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死于心力衰竭。 全部患者良好 率为71.4%,病死率为14.3%。 3 讨 论 3.1 颅内血肿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传统的外科治疗多 采用开颅手术。开颅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耗时长、损伤大、危 险性高,存活者能达到自理的仅占33.75%[2];内科保守治疗 效果也不理想。自从立体定向技术普及以来,国内许多学者相 继开展了各种穿刺治疗颅内血肿的研究,这些穿刺方法存在 着较多的缺陷:如器械粗笨、创伤较大或存在工作盲区、碎吸 范围难以控制等[3-5] 。 贾保祥教授发明的 YL-1型颅内血肿粉 碎穿刺针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为颅内血肿的治疗 开辟了新的途径。 3.2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外径仅为3mm,损伤小,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只受一次穿刺损伤,颅骨自锁固定技 术使针具能长期牢固固定在血肿中心立体靶点,直到血肿清 除,避免了重复进取血肿引起的损伤和痛苦。 3.3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适应证和禁忌证[6] 各种原因引 起的颅内血肿,幕上血肿量>30ml,幕下血肿>10ml,引起明 显症状和体征者都是手术适应证,特别适合清除位于脑深部 如丘脑、脑干或手术难以到达的部位,也适合对老年或身体状 况差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对于年龄过大、多脏器功能衰竭或已 处于脑死亡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出血者、以及血肿散在者 则不宜手术。 3.4 微创手术时机的选择 ①原则上应尽早手术。②如病情 趋于稳定,可在发病6小时后手术。 ③如病情进行性加重,复 查 CT 血肿增大者,应尽快手术。 3.5 颅内血肿微创术操作方法 采用 YL-1型颅内血肿粉 碎穿刺针,根据 CT 确定穿刺点和选择穿刺针长度,在床边或 CT 室操作。 穿刺针应位于选定层面所在平面内,穿刺方向应 垂直于颅骨( 即垂直于穿刺点切线所在平面) 用电钻驱动穿刺 针,穿过颅骨和硬膜后,卸下电钻及钻头,插入塑料钝头针芯, 把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拧上帽盖,侧管接注射器 缓慢抽吸,抽吸出一定量血肿后将注射器取下,抬高连接管, 观察液面高度( 如无液面可注入数毫升生理盐水) ,如低于 15cm 应停止抽吸。 然后予血肿冲洗液( -4℃生理盐水500ml +肝素钠12500U ) 经针形血肿粉碎器反复缓慢冲洗血肿腔 ( 注意冲洗时遵循等量置换或出略多于入的原则) ,最后注入 血肿液化剂( 尿激酶1~2万 U 或尿激酶肝素钠混合液) ,夹 管4小时以上再开放引流。 其后,每日2~3次按冲洗、注药、 夹管、开放步骤进行残余血肿的处理,并及时复查 CT 指导继 续治疗及拔针时机。 一般当颅内血肿清除达95%以上时,可 拔除穿刺针。 3.6 微创术穿刺点选择( 立体定位) 患者行头颅 CT 扫描 后,选择血肿最大层面作穿刺平面,血肿中心作穿刺靶点,血 肿中心至头皮的距离作为穿刺针的长度。 移动扫描床至选定 层面,打开扫描架上十字定位光标,并在头皮上沿光标线作一 长约8cm 标记线。 根据血肿中心位置放置一大头针与标记线 垂直,胶布固定于头皮上,重新扫描该层面,根据大头针的位 置由 CT 片上测量需前后移动的距离,从而选定头皮穿刺点 并作标记。 3.7 血肿液化剂 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也是外源 性非特异性纤溶酶的直接激活剂,有较强溶解血肿的能力,还 《临床荟萃》 2002年 第17卷 第5期 ·307·可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具有无抗原性、副作用 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 尿激酶在血液中可被血浆 α-巨球蛋 白抑制活性,因此,局部应用效果更好。 实验结果及临床应用 均证实:肝素+尿激酶+透明质酸酶混合液液化血肿的效果 最好。 尿激酶在混合状态下活性提高,肝素能溶解纤维蛋白, 尿激酶能使纤溶酶原激活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透明质 酸酶能降解粘多糖。彼此协同作用使疗效提高,使血肿液化时 间缩短为原来时间的1/2~1/4,液化血肿效率提高2~3倍。 另外,血肿冲洗液可使半固态部分血肿立即变成流体,可使血 肿穿刺的首次血肿清除率达50%以上,这对脑疝等危重颅内 血肿患者的抢救十分重要。 3.8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优点 ①局麻下很短时间内完成 全部手术操作,尤其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②采用 CT 立体定位或 CT 片简易定位方法进行血肿定位,定位准 确、可靠。③手术创伤小,对脑组织损伤轻,对其他各脏器影响 极小。 ④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⑤最主要的特点是应 用流体力学原理和高效安全的生化酶技术,采用正压连续冲 洗液化的方法对血肿进行液化,治疗过程中能保持颅内压平 稳、快速清除血肿,有效缓解颅内压,预后好,大大降低了死残 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⑥适用于病情严重者及年老体弱 者,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和推广。⑦具有开颅手术无法替 代的优点,但至少目前为止,尚无法完全取代开颅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二十一世纪的神经外科学--微创神经外科学[J].中 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1) :1-3. [2] 刘永胜,梁景荣,黄峰 .80例脑出血外科治疗近期疗效分析[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3) :184. [3] 朗国林,陈久荣,韩世福,等.CT 定位脑内血肿的锥孔抽血治疗 [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6,2(4) :238. [4] 陈牺光.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吸引术[J].大连医学院学 报,1991,12(2) :56. [5] 刘宗惠,李士月,田增民,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3) :159 [6] 贾保祥,孙仁泉,顾征,等.经针穿刺清除硬膜外血肿技术的初步 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3,19(6) :338. 收稿日期:2001-11-12 修回日期:2002-01-15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症脑出血 60例临床观察 常万民,杨金波,张会钦,侯跃峰,王瑞军,孙会轩 ( 巨鹿县医院,河北 巨鹿055250) 关键词: 脑出血;穿刺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定位 中图分类号: R651.1;R743.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583X(2002)05-0308-02 我科自1998年以来,引进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贾 保祥教授研制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症脑出血 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60例脑出血患者,均应用脑 CT 定位行颅内血肿清除 术,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9~84岁,平均66.7岁。 其中,71~84岁9例,61~70岁28例,51~60岁12例,41~ 50岁9例,40岁以下2例。 有高血压病史者42例,最短1年, 最长12年。 术前昏迷26例( 中度昏迷8例,浅昏迷18例) ,嗜 睡13例,意识清醒21例。 出现小脑幕裂孔疝4例,合并上消 化道出血20例,中枢性高热6例。 CT 扫描所见:基底节血肿 42例,颞叶血肿5例,顶枕叶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 室出血2例,按照多田血肿计算公式30ml 以下2例,31~ 40ml18例,41~50ml32例,50ml 以上8例。其中破入脑室系 统者12例,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受压明显变形者40例。手术时 机:6小时内11例7~24小时21例,24~72小时24例,72小 时以上者4例。 2 手术方法 2.1 部位确定 依据脑 CT 检查血肿最大层面采用立体定 位法,或在脑 CT 检查时在相应血肿部位设定标志物,确定穿 刺部位及深度,采用北京万特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选择与深度型号相近者,进行 穿刺。 本组按照此方法,全部刺入血肿内。 2.2 方法 穿刺点周围约10~15cm 备皮,严格消毒,铺无 菌洞巾,局部浸润麻醉后,将针钻一起在充电电钻的动力驱动 下,直接进取血肿。 拔出钻头,留置穿刺针,盖密封盖,建立抽 取血肿通道,抽取血肿量的1/3~2/3,然后应用血肿粉碎针及 生化酶技术将血肿冲洗液化。使之自行排出体外,对抽取不成 功者采用振荡手法,制造工作空间。然后使用生化酶技术反复 冲洗,穿刺针一般留置3~5天。 复查 CT 待血肿清除后即拔 出穿刺针,局部消毒后,伤口加压固定。 3 治疗结果 本组60例,2天内血肿清除21例,占35%,2~3天内清 除血肿18例,占30%,4~5天清除或大部清除血肿21例,占 35%。 术后意识即刻转清6例,占10%,术后第2天体功能恢 复二级以上者18例,占30%。 6小时内11例手术者,有4例 术中有新鲜出血,占6.7%,均经肾上腺素液冲洗后出血停上。 术后2个月疗效,恢复良好25例,占42%,轻残18例,占 30%,重残11例,占18%,死亡6例,占10%,死亡6例中,合 并严重肺部感染4例,其原因为严重呕吐、而致吸入性肺炎, 再出血致脑疝死亡1例。1例脑室出血者7天后手术,血肿冲 洗完全,但意识未能恢复,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死亡。 4 讨 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急性期病死率达15%~ 40%[1],特别是中重症出血,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不能有效地减 轻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易形成脑疝。 故病死率高,后遗症 大。而外科手术,由于麻醉及开颅清除血肿,创伤大,容易引起 多系统脏器的合并症,严重影响预后[2] 。 特别是中老年,更难 耐受。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术的开展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下 降[3-5],但血肿清除率低,易感染。 本血肿清除术,具有其他方 法无可比拟的优点:①建立硬通道技术,使操作简单,易抽吸, ·308· 《临床荟萃》 2002年 第17卷 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