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台前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群众基础好等优势,以“监督就是支持、联络就是服务”为理念,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精准对接需求、深化互动实效,推动代表联络从“常规动作”向“特色品牌”升级,从“单向反馈”向“双向共赢”转变,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台前法院共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案件66件,参与化解信访案件10件,参与见证执行、案件旁听庭审及法院开放日等活动100余人次,代表对法院工作满意度持续提升。
提高站位 构建全方位联络格局
“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连通民心、传递民情,我院高度重视并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广泛加强与代表的联络沟通,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台前法院院长郭循利说。
台前法院深刻认识代表联络工作的政治属性,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推进,构建“党组统筹、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
一方面,全面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代表联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人大代表联络活动方案》,出台《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实施办法》,明确“日常联络﹢专项联络﹢定向联络”三类模式和“院领导﹢中层干部﹢员额法官”三级联络体系,将全县人大代表划分为11个联络网格,进行日常联络。
另一方面,台前法院对辖区内的省、市、县、乡四级代表分类建档,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记”,动态跟踪代表关注事项和意见建议。同时,建立提案“双台账”管理制度,通过微信实时推送建议办理进展,办结建议69件。
今年以来,台前法院累计走访代表768人次,发放《法院工作简报》等资料1300余册。各部门负责人作为直接责任人,邀请代表参加见证执行行动、信访案件化解、案件调解等工作,确保联络工作覆盖“立审执”全流程。
创新方式 搭建沉浸式参与平台
台前法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多样化联络场景,让代表“零距离”感受司法、监督司法。
“法院邀请我们参与案件的调解,不仅是对人大代表履职能力的信任,更是司法权力主动接受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具体体现。”8月20日,在台前法院城关人民法庭,刚刚参与两起典型案件调解工作的省人大代表、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党支部书记许延随说出了肺腑之言。
当日上午,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城关法庭创新工作方法,举办专题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该县的省、市人大代表走进法庭,全程监督案件审理,并深度参与两起典型案件的现场调解工作,“零距离”触摸司法脉搏。
代表们充分发挥来自基层、熟悉社情民意、群众信任度高的独特优势,从情理、法理等多角度出发,与法官形成合力,耐心细致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他们用“家常话”式的语言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当事双方成功达成调解协议,实现了案结事了。
“这种‘零距离’监督司法、沉浸式参与调解的方式,让我们对法院工作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深切感受到了法院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稳定所付出的努力。”市人大代表、河南省鹏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纪安由衷赞叹。
以专项活动为载体聚焦司法关键点,以开放日为窗口展示司法透明度,以个性化联络为补充回应代表关切,是台前法院不断丰富人大代表参与形式、持续拓宽监督渠道的重要举措。
——在“豫剑执行”活动中,组织代表跟随执行干警见证查封扣押、司法拘留等行动;在诉前调解工作中,邀请代表担任特邀调解员,参与社区邻里纠纷调解;在破产审判中,邀请经济领域代表为困境企业重生提供专业建议……
——每月固定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针对不同代表群体设计主题:对企业代表侧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场,组织观摩涉企案件庭审;对基层代表侧重“民生司法”专场,邀请参与赡养纠纷、离婚纠纷、土地纠纷等案件的化解工作。
——建立代表需求清单,对代表提出的“关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加强婚姻家事类宣传”等个性化需求,定向邀请代表参与:如针对代表关注的校园安全问题,邀请教育界代表旁听“同学打闹磕掉门牙案件”庭审,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建议;对企业家代表反映的“买卖合同履约风险”,组织民商事法官与代表座谈,印发《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等。
深化联络 共促司法公正新气象
“人大代表﹢法院”,共绘法治好“枫”景。
为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最大限度凝聚“人大代表﹢法院”的普法合力。8月25日,孙口人民法庭受台前县人大代表、孙口镇西街村党支部书记刘召成邀请,前往西街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西街村联络站,法官以“民法典与我的生活”为主题,结合农村实际,围绕电信诈骗、婚姻家庭、土地流转、民间借贷等村民关切的热点法律问题,用“身边案”讲“身边法”。
无独有偶。为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沟通,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8月21日,夹河人民法庭庭长刘震带队,主动前往台前县吴坝镇邵庄村,与县人大代表、邵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海开展人大代表联络活动。
王继海结合自身工作和群众关切的问题,对巡回审判、法治宣传、诉前调解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希望法庭能加大如赡养类、彩礼类案件的巡回审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王继海说。
据了解,台前法院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优势,加强与县人大常委会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主动联络和接受监督,以务实的举措深化人大监督与司法工作的良性互动,努力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治理、守护公平正义的司法实践中彰显更强担当。
注重成果 监督“势能”转司法工作“动能”
人大代表结合自身职业特性和社会热点提出的一件件意见建议,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台前法院将这些意见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金钥匙”,创新“建议—督办—评议”闭环机制,确保代表声音“件件有回应、事事见实效”。
比如,多位代表反映“羽绒企业买卖合同纠纷多发”,台前法院形成《关于涉羽绒企业纠纷的报告》,并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典型案例;针对代表提出的“距离远诉讼不便”问题,台前法院在偏远乡镇村庄设立“巡回审判点”,方便群众诉讼。
据了解,为高效办理代表们的建议,台前法院实行“院长领办、分管领导承办、责任部门主办”三级责任制,建立“双台账”管理制度,通过微信实时推送建议办理进展。
与此同时,台前法院还坚持“办理前沟通意图、办理中征求意见、办理后反馈结果”,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集中座谈等形式,向代表通报办理进展。今年以来,该院共办结代表们的建议69件,召开专题通报会26场,现场答复建议72条,满意度达96%。
“我院将始终把代表联络作为践行司法为民的桥梁纽带,以代表满意为标尺,以司法公正为目标,不断提升联络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不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凝聚更大合力。”郭循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