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接受风疹疫苗注射后发热、淋巴结肿大医方存在过失

案情摘要
据介绍:2000年4月28日,XX在学校内接受全县统一安排的风疹疫苗预防接种。注射前XX有发烧,左颌下淋巴肿大等。注射后三天,XX抽搐住院,经诊断为“病毒性脑炎”。2001年5月24日,X鉴定小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鉴定结论为:(在接种风疹疫苗之前,即2000年4月25日发烧左颌下淋巴结肿大,是病毒性脑炎的前驱症状;患病毒性脑炎属于接种风疹疫苗过程中出现的偶合疾病;患病毒性脑炎与接种风疹疫苗无因果关系)患病毒性脑炎不是接种凤疹疫苗的异常反应。2002年6月3日,XX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小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鉴定结论为:(风疹病毒系非嗜神经病毒,从接种疫苗到患儿发病时间小于风疹最短潜伏期)患病毒性脑炎属接种风疹疫苗过程出现的偶合病例;患病毒性脑炎与接种风疹疫苗无因果关系。为正确审理此案,XXX法院委托本中心对XX存在发烧、淋巴结肿大情况下,卫生防疫站对其注射风疹疫苗是否存在过错,能否引起病情加重等进行法医学鉴定(书证审查)
分析说明
根据委托人提供的现有材料,包括病史,综合分析如下:
被审查人XX因感冒、淋巴结肿大、发热于2000年4月25日至27日连续三天接受肌注头孢拉定、安痛定等治疗。2000年4月28日,XX在学校接受风疹疫苗接种,接种前大夫曾用手触摸XX以确定是否仍在发热,说明接种者事先己经知道XX所患病情。2000年4月30日,XX因频繁抽搐等入院,经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春季发病为主。人是风疹病毒唯一自然宿主。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即潜伏期为14-21天。
风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用于年龄为1岁以上的风疹易感者,重点为10岁-14岁少女。疫苗说明书上明确注明: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及孕妇不得接种。
疫苗是抗原。机体的免疫器官遇到抗原之后产生抗体,产生免疫力。接种风疹疫苗后,由于疫苗病毒增殖可导致轻度疾病表现的副作用。感冒、发热的时候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接受疫苗接种,一来有可能不产生抗体;二来可能导致预防接种演变为人工传播、感染疾病;三来可能会因疫苗的不适反应影响对原发疾病病情的判断;四是可造成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加重原发疾病。
病毒性脑炎,顾名思义是由病毒引起的脑炎。多见于儿童。表现有畏寒、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并可出现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和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精神异常、言语障碍、兴奋躁动、抑郁等。体征可有脑膜刺激征和锥体束病理反射等。
XX患病毒性脑炎与接受风疹疫苗接种仅相隔2天,远小于风疹疫苗的潜伏期。据此分析,引起该病毒性脑炎的病毒非为风疹病毒。
《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中规定的“偶合其他疾病”是指:某一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或患有某种慢性病症状不明显者进行预防接种时未被发觉成为偶合发生的某种疾病。
所谓“未被发觉”即指不知道有病的情况下偶合发生的某种疾病。
本例,预防接种者己经事先知道XX正在患感冒、发烧,故不属于未被发觉的偶合其他疾病。
上述《试行办法》附件二“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的诊断及处理”中“二、预防接种反应、事故和偶合其它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六)事故:2.预防接种使用中的事故:(7)接种对象选择不当: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应该正确选择接种对象,对属于禁忌症的人接种后往往可以引起严重后果。XX所患疾病为风疹疫苗接种的禁忌症。据此,本例显属“接种对象选择不当”。
综合分析,被审查人XX所患病毒性脑炎非为风疹病毒所致。XX卫生防疫站在被审查人XX存在发烧、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下,对其注射风疹疫苗存在医疗过失,该医疗过失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XX的原发疾病(病毒性脑炎)。

四、审查意见
Xx防疫站在被审查人XX存在发烧、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下,对其注射风疹疫苗存在医疗过失,该医疗过失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XX的原发疾病(病毒性脑炎)。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