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诊疗规范
糖尿病(消渴、消阐、肺消、消中)临床分为1型、2型和妊娠型糖尿病。
一、 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
1、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对DM的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
(1) DM症状(多尿、多饮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何时间)血浆葡萄糖(VPG)≥11.1mmol/L(200mg/dl);或
(2) 空腹(禁热量摄入至少8小时)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 口服葡萄糖(75g脱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
|
注:在无引起急性代谢失代偿的高血糖情况下,应在另一日重复上述指标中任何一项,以确定DM的诊断,不推荐做第三次OGTT测定。
2、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内科学》(6版教材)消渴病诊断定义。
二.鉴别诊断:
(1)非葡萄糖尿
(2)非DM葡萄糖尿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排除单纯性阴虚发热、高热等引起的口渴和尿崩症引起的多尿
三,中医临床表现:
3.1主要症侯
多饮、多尿、烦渴、渴喜冷饮;小便频数量多,有泡沫,或有甜味。多食易饥,进食量多倍于常人;体重下降(T2DM开始表现为肥胖或超重,当血糖异常升高至一定程度时,营养物质丢失,体重下降。)
3.2次要症候
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健忘等,女子带下量多,月经不调。
3.3并发症候
四肢麻木、视力障碍、便秘或大便时干时稀、心悸、心慌、眩晕、水肿、男子性欲低下、阳痿等。
四.实验室检查
(1)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
(2)OGTT
(3)HbA1C
(4)C-肽释放试验
(5)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6)血脂分析、肝肾功能、尿常规。
五.辅助检查a、心电图;b、B超;C、TCD
六、辨证分型
6.1主型
6.1.1阴虚燥热型: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尿频量多 ,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或见气息喘急,呼气灼热,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6.1.2气阴两虚型:咽干口燥,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消谷善饥,食后腹胀,舌红少津,苔簿白干或少苔,脉弦细数。
6.1.3阴阳两虚型: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疲,耳轮干枯,面色黎黑;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肢凉,四肢欠温,阳痿,下肢浮肿,甚则全身皆肿,舌质淡,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6.1.4邪毒内陷型:口渴喜热饮,尿频溲多,或尿少或尿闭,面目下肢浮肿,按之如泥,甚则全身水肿,或四肢冰凉,纳呆,或恶心呕吐,或四肢麻木、视力障碍、便秘或大便时干时稀、心悸、心慌、眩晕、水肿、女子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男子性欲低下、阳痿等,舌淡苔白或滑或腻,脉沉无力。
6.2兼型
6.2.1痰浊:形体肥胖,嗜食肥甘,脘腹满闷,肢体沉重,呕恶眩晕,恶心口黏,头重嗜睡,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6.2.2血瘀: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中风偏瘫,或语言謇涩,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瘀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弦涩。
6.2.3气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或急燥易怒,头痛目赤耳鸣,口苦口干,大便秘结或胸胁闷胀,或心神不宁,悲忧病善哭,或心悸胆怯少寐健忘,舌薄白或红,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数弦滑。
七.治疗
7.1一般治疗:饮食控制、适当锻炼、定时测血糖、加强糖尿病知识学习。
7.2西药治疗:a胰岛素b双胍类c磺尿类d胰岛素增敏剂eа-糖苷酶抑制剂f糖尿病酮症的治疗。
7.3.中医治疗:7.3.1主型a.阴虚燥热型:养阴清热润肺,天冬15、麦冬15、花粉15、骨皮20、知母15、乌梅15、黄芪30、葛根20、当归20、川芎12;B.气阴两虚型:益气养阴,党参15、黄芪50、女贞子30、沙苑子30、葛根20、石斛12、乌梅15、当归20、川芎12;C阴阳两虚型:滋阴补阳,桂枝12、熟地20、山茱萸20、黄芪50、女贞子30、山药20、泽泻12、茯苓20、丹皮15、水蛭15、当归20、川芎12;D邪毒内陷型:托毒外出,黄芪30、山药15、吴茱萸15、桂枝12、制大黄10、乌药15、生白芍30、茯苓20、陈皮15、水蛭15、炮甲15、当归20、川芎12、甘草15。
7.3.2兼型a.兼痰浊:理气化痰,二陈汤加减;b.兼血瘀: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加减;c.兼气郁,疏肝解郁,消遥丸加减。
肺血栓栓塞诊疗规范
诊断依据:
步骤:
有肺血栓栓塞的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体征
①初筛 D聚体>500μg/L
血气、ECG、心超声、X-ray疑诊
②确定诊断检查:
CTPA
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下肢静脉显像
MRPA+PAA
③排除其他,鉴别诊断
肺炎、胸膜炎、肺肿瘤、慢阻肺
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
胆囊炎、胰腺炎等
治疗原则:①临床分型
大面积PTE—休克低血压为主要表现
次大面积PTE—右心功能受累
非大面积PTE—不符合上述标准
②大面积、次大面积PTE—溶栓、抗凝治疗
非大面积PTE—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前了解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
相对禁忌症
溶栓方案:
γ-TPA 50~100mg持续静脉滴注2h
UK: a: 4400Iu/kg iv 10分钟后
2200Iu/kg/h 持续静滴12h
b: 20000/kg持续 静滴2h
抗凝治疗 防血栓再形成复发、机体自身纤溶机制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之前了解禁忌症:活动性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
未控制严重高血压
抗凝血药物: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
转归判断标准:
痊愈:指呼吸困难基本消失,胸痛完全缓解,栓塞血管再通
好转:指呼吸困难改善,胸痛明显缓解,影像学血管再通显效≥75%
加重:临床症状加重,堵塞肺血管较前增多
死亡
危重症(判断抢救成功的标准)
① 临床呼吸困难基本消失,胸痛缓解
② 低血压恢复正常
③ 血气分析PaO2由下降升至正常
④ 溶栓24hCTPA堵塞血管再通1/3以上
溶栓抗凝二周CTPA完全再通
心彩超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幅度在10~30mmHg或>30mmHg
放射核素肺灌注显像: 缺损稀疏肺段数减少≥25%
下肢静脉显像:无放射热点残留
侧肢循环消失 恢复正常上行深静脉血流
[概述]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空气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临床漏诊、误诊严重的疾病。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如早期发现诊治是抢救成功率极佳的疾病。
[诊断要点]
1. 病史:
a:危险因素:原发遗传变异引起静脉血瘀滞继发静脉系统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
b: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气促、(胸痛、胸膜炎样疼痛、心绞痛样晕厥、咯血、咳嗽、心悸、发热
c:体症:呼吸急促,R>20次/分,心动过速,BP下降,紫绀、发热、颈静脉搏动、充盈、肺部哮鸣音、细湿罗音、胸腔积液体征、P2亢进分裂、P2>A2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d: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体征,下肢DVT主要表现患肢肿胀,周颈增粗,疼痛或压痛,浅静脉扩张,皮肤色素沉着,行走患肢易疲劳或肿胀加重,半数以上无症状
3.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部分可正常
ECG:非特异性异常,V1~V4 T波改变,部分病人SⅠQⅡTⅢ动态变化右束枝阻滞,肺性P波,电轴右偏等
X-ray:缺乏特异性,区域肺血管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楔形影,肺不张,右下肺动脉增宽,肺A段?隆,右心室扩大,患侧隔肌抬高,胸水征。
超声心动图:除外其他血管疾病,右室壁局部运动幅度降低,右房室扩大,室间隔左移和运动异常,近端肺A扩张,三尖瓣返流速度增快,下腔静脉扩张
血浆D2聚体,含量>500μ/L诊断急性PTE,<500μ/L排除急性PTE,手术肿瘤感染,组织坏死、炎症均可升高
肺通气/灌注+下肢静脉显像,通气正常,灌注缺损二者不匹配,螺旋CT和电子束CT造影,能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栓子,是PTE确诊手段之一
直接征象:肺动脉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
间接征象:肺野楔形密度增高影,条带状高密度区或盘状不张,中心动脉扩张,远端分枝血管减少或消失
核磁共振(MRI)对段以上肺动脉内栓子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适用碘剂过敏者,具有识别新旧血栓能力
深静脉血栓辅助检查:
1. 超声技术,静脉不能被压陷静脉内无血流
诊DVT特定征象,诊断依据
2. MRI
3. 放射核素静脉造影
4. 静脉造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