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新闻公告
院内公告
时事要闻
司法鉴定新闻
各省鉴定机构名录
司法案例
医疗纠纷
杀人案例
强奸案例
专家论证意见
民商事案件
损伤程度
典型案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
伤害案件
司法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司法案例
极限直播演变成玩命直播 谁来为其拴紧防护绳? 发布时间
日期:2018/1/12       浏览次数:209

 

极限直播演变成玩命直播 谁来为其拴紧防护绳?

发布时间:2018-01-12 09:08:41  |  来源:工人日报  |  作者:张千  |  责任编辑:钮东昊

在利益的驱动下,极限直播的尺度越来越大,甚至演变成玩命直播,既挑战着人们的感官底线,也折射出直播平台的监管漏洞。

直播爬楼,带来粉丝和商机

穿上轻便的时装,踩上一双运动鞋,化上精致的妆容,拿上架好的自拍杆,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自己,橙子(网名)的日常直播就开始了。

与普通主播不同的是,她的直播地点通常都是几十层高的大厦顶端。除了走路,橙子还会做出一系列危险动作,如在开放的楼顶边缘快跑、前滚翻、跳跃、一只脚悬空站立、上半身探出楼体做仰卧起坐等,整个过程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橙子如履平地,视频另一端的观众却看得心惊肉跳。

橙子是中国较早进行直播拍摄的“爬楼党”之一。创业失败后,她尝试爬楼是“想找到一个重新让自己燃起激情的东西”。随着经验的增加,她开始迷上了这种危险的极限运动,“感觉完全融入这个环境,心里很开阔”。

极限直播给橙子带来了大量人气。仅在美拍一个视频平台上,就拥有25万粉丝,点赞总量超过130万次。粉丝的关注蕴含着商机。除了直播时粉丝的打赏,橙子及其团队还会接到潮牌服饰、电子产品的有偿邀约,在高层建筑楼顶为品牌拍摄广告照片。

同为爬楼爱好者,小源(化名)在美拍、熊猫直播等多家平台上均有注册账号,经常向粉丝展示自己的爬楼影像。小源的观念和大部分人有所不同,“每次爬楼,都觉得自己是活着的,是有血有肉有心跳的”。

小源的主业是为某汽车论坛供稿。后来,为了让帖子在论坛获得更多的热度,小源将自己爬楼拍摄的经历写进车评文章,以“开着车去爬楼”为亮点,赢得了大量粉丝关注。现在,小源会接到一些公司产品的推广业务,内容大部分都与其“爬楼党”的身份有关。

被打赏“杀死”的主播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虽历经多次整顿和洗牌,到2017年底,视频直播行业依然如火如荼,平台总数超过300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络直播用户已达到3.43 亿,占网民总体的 45.6%。其中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达到 1.73亿,较2016年底增加 2851万。

数以亿计的用户群体,催生出的是互联网的注意力经济。视频主播最主要的目标是获得平台的认可和粉丝的关注,从吸粉中变现和营利。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一行业,试图从中分一杯羹。不同于以往主要以涉黄内容诱惑观众,记者梳理发现,如今的视频直播乱象主要以各种恶搞、冒险甚至自残等“玩命表演”为主。直播的场景也从室内转移到了室外,大量的户外直播不仅惹出了一些祸事,也让一些主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17年年末,自称“国内高空挑战第一人”的吴永宁在湖南长沙市天心区某大楼进行高空直播挑战,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不幸坠亡。消息一经曝光,引发社会热议。

据媒体报道,曾练过武术和跑步的他,在玩直播之初,收到的赏金很少超过10元钱。而2017年2月他第一次上传的高空极限挑战视频,为他带来了131.6元的收入。从那以后,他便把网名改成了“极限—咏宁”,高楼凌空成为他新的人生价值实现方式。在其极限挑战做出名气后,赏金、商业合作等也纷至沓来。

一位高空挑战爱好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我觉得网络视频害了他,因为有粉丝打赏之类的。”而曾和他一起进行过高空挑战的童虎表示,他曾救过吴永宁两次,还提醒过不要做太危险的动作。

但吴永宁并没有听进去,坠亡时,年仅26岁。

监管亟待升级

一些网友认为,极限直播“玩的是自己的命”,并不妨碍他人,应允许这类直播的存在。他们“拼自己的命,挣自己的钱”,无可厚非。

另一些人则认为,极限直播存在害人害己的风险,应明令禁止。进行极限直播的人一旦失手砸中人或物,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此外,直播中刺激性的镜头和语言等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消极影响也不可忽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孙静认为,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爬楼直播都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物业公司对爬楼活动应有所预防,发现后也要及时制止。

直播乱象频发,平台和主播行为亟待监督管理。2016年以来,政府已相继发布了《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等文件。

“目前已出台文件中,提到了部分直播扰乱社会秩序的内容,但不够具体,因此对很多行为的规范并没有落实。网络直播的管理范围,要根据新情况的出现而调整改变。”孙静说。

直播平台的部分网友也渐趋理性。“极限—咏宁”坠楼事件发生后,大量粉丝在其他爬楼主播的直播弹幕、社交媒体评论区留言,劝告主播“生命只有一次”“收手吧”。而在此之前,很多评论是“主播好厉害”“佩服主播的勇气”“要多多更新”。

坠楼事件后,直播平台纷纷发声,承诺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监管。记者随机下载的一些视频直播平台中,已经无法检索到“极限—咏宁”的账号及视频,甚至如爬楼、极限等与之相关的检索词汇,也都显示为“无内容”。

不过,一些“爬楼党”仍在直播。橙子在媒体曝光之前就知道了同行坠亡的消息,她在此后的直播中提及此事,并向粉丝表示自己“心里有数”,而不听粉丝的劝告。记者 张千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