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城明鉴法医学研究院
专家论证意见书
京法[2020]伤论字第057号
一、基本情况
委 托 人:XX
委托事项:1.X线片同一认定;2.L1椎体是否为压缩骨折及新鲜陈旧
性判断;3.成伤机制(直接外力作用如打击腰背部、间接外力作用如跌坐);4.损伤程度。
委托日期:2020年7月5日
受理日期:2020年7月10日
论证材料:1.专家论证协议书原件1份;2.2016年4月17日~5月3日、5月19日~6月5日XX医院住院病历复印件1份;3.2019年5月20日~5月27日XX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复印件1份;4.XX身份证复印件1份。
论证日期:2020年7月10日~7月15日
地 点:北京京城明鉴法医学研究院
二、检案摘要
据委托人称及送检材料载:2016年SS与他人发生纠纷后,临床诊断存在损伤,经司法鉴定认为该损伤构成轻伤二级。委托人对上述委托事项存有异议,故委托我院“有专门知识的人”对其进行专业论证、研究。
三、文证摘抄[1]
1.2016年4月17日~5月3日、5月19日~6月5日XX医院住院病历摘:
2016年4月17日~5月3日:
主诉:打伤致一过性昏迷伴全身多处疼痛2小时。
补充及专科情况:...后枕部肿胀,有压痛,胸廓挤压痛阳性,腰椎压痛及叩击痛阳性,腰背部因疼痛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2016.4.17CT示:右侧后顶部软组织肿胀,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颈、腰椎退行性改变,右侧多发肋骨双边影、两侧胸膜增厚。
入院诊断:腰1骨折,脑震荡,头皮血肿。
2016年4月21日手术记录:手术名称:腰1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5月19日~6月5日:
治疗经过:...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愈合。
2.2019年5月20日~5月27日XX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摘:
检验所见:被鉴定人腰1椎体为新鲜压缩性骨折明确。
鉴定意见:SS损伤构成轻伤二级。
四、检验过程
(一)技术规范
参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及《临床诊疗指
南-骨科分册》、《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法医临床学》、《法医损伤学》、《创伤学》及《局部解剖学》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法医学司法鉴定实践,全面分析,综合审定。
(二)特邀专家
本案特向北京地区三甲医院相关专家讨论。
(三)阅片所见
1.暂未提供影像学片。
2.提示参考:MRI片对于椎体新鲜(急性)、陈旧骨折具有特异性提示价值,创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一般呈“楔形变”或“双凹变扁”,伴椎板塌陷及椎体后上、下角突起;急性期椎体中部常见横带状骨折线,周围伴大片骨髓水肿,T1WI序列呈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或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部分合并双侧椎弓根挫伤、骨髓水肿及椎旁周围软组织肿胀、椎管内血肿。增强扫描急性期椎体骨髓水肿呈较明显均匀强化,椎管内血肿未见强化;陈旧性或慢性骨折椎体无明确强化征象。具体情况需结合MRI影像学片。
五、分析说明
根据现有送检材料,结合会诊意见,综合分析如下:
根据脊柱解剖特点、患者腰部损伤特点及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综合分析认为,患者L1椎体压缩骨折符合间接外力作用(如摔倒时臀部着地)所形成,不支持其系直接外力作用如踢踹形成,理由:
(一)从脊柱(腰椎)解剖特点方面分析
脊柱一般解剖:正常脊柱由7个颈椎、12个胸椎及5个腰椎组成。腰椎椎体的后部包括椎弓、横突、椎板和棘突。有正常的前弓、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为椎体的后部提供稳定性。若系钝性直接暴力作用于腰部,首先伤及部位为棘突或侧方腰大肌及韧带等,难以直接触及椎体(L1)。
首先,本例专科查体未见腰背部局部青紫、皮肤擦挫伤等直接受力征象,椎体附件如棘突无骨折,椎旁韧带如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亦未见撕裂等损伤改变。其次,4月18日影像学片示棘突、横突正常,椎旁软组织密度均匀,提示该部位并未遭受较大直接外力作用。以上均不支持腰部(L1处)遭受较大(并足以导致椎体骨折)的直接外力作用。
(二)从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角度分析
法医、临床实践及研究表明:创伤性椎体骨折多由间接外力引起,发生机制为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自下而上冲击性外伤多形成椎体变扁(非楔形变)的损害特点。屈曲压缩型骨折亦较为常见,系指脊柱在外力作用下过度前屈,前柱承受压应力,后柱承受张应力,中柱为支点,多发生于T11~L1“楔形”压缩性骨折,上终板易受累。少数由直接外力引起,如房子倒塌压伤、汽车压撞或火器伤。
本例伤者L1椎体呈“双凹变扁”(非楔形变)的特点,支持其系间接外力作用如“跌坐时臀部着地”脊柱遭受自下而上冲击性外力作用所致。
(三)从伤情鉴定常规思路方面分析
1.伤病关系分析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定义骨质疏松为以骨强度(骨骼抗骨折能力)降低致机体罹患骨折危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在确有骨质疏松的基础上遭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发生的骨折,此类骨折的基础病因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病因包括绝经后女性、年龄增大等。
本例患者颈、胸、腰椎多节段椎体呈唇样骨质增生,腰椎间信号减低(脱水)、间盘盘膨突等,表明脊柱(腰椎)存在退行性改变,提示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不排除存在骨质疏松可能。对此,可行骨密度检查明确骨质疏松程度及骨量丢失情况,若骨质疏松较为严重,则在“损伤程度”鉴定时须行伤病关系的分析与判断。对于此类案件鉴定,应详细了解并掌握受伤过程,暴力作用的部位、方向等,了解暴力作用部位有无软组织损伤及损伤程度。一般遵循的原则为:(1)如确有证据表明损伤当时遭受暴力足够强大,以致作用于正常人体上亦可造成骨折,且暴力作用部位局部软组织损伤明显,相应附件伴随损伤(骨折),即使患者存在骨质疏松,也可判定外伤与骨折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此时可直接援引标准相应条款进行伤情鉴定;(2)如现有材料证明患者存在明显骨质疏松,且遭受的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较轻、局部软组织损伤不甚明显时,则可判定外力作用与骨折之间存在间接(如临界型因果关系、诱因)因果关系(非直接因果关系),此时,不可直接援引标准鉴定。临界型因果关系(相当作用)需要降级评定(如轻伤降级为轻微伤);若系诱因,则仅作因果关系分析,不宜评定损伤程度。因此,建议其进一步核实受力情况和腰椎骨质情况。
2.关于L1椎体压缩性骨折新鲜、陈旧性判定。
MRI具有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和多平面、多参数、多序列成像能力,对骨髓、皮下组织、椎间盘、鞘囊、脊髓、硬膜内或硬膜外神经、韧带、小关节和椎旁结构的损伤、病理异常改变比普通CT显示的更加清晰。脂肪抑制技术(短翻转恢复序列和脂肪饱和的T1、T2序列)可提供正常和病变骨髓最佳对比。
单纯创伤性椎骨骨折MRI特点:急性/亚急性骨折椎体通常呈不同程度变扁或楔形,并可见骨皮质边缘断裂、成角或翘起,椎体内于各序列带状低信号骨折线影,椎体伴不完全或完全骨髓水肿异常信号(通常在受累椎体的骨髓内可见T1加权图像呈低信号、T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用FS序列序列最佳);还可伴有以下征象:骨折椎体变形伴滑脱,被压缩的椎体后上或下角外突,导致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甚至爆裂性骨折碎片向后突入椎管;硬膜外血肿形成,常伴受累椎体附件骨髓或椎间韧带之间挫伤、骨髓水肿,脂肪抑制T2加权图像上呈均匀高信号。
慢性愈合骨折或陈旧性骨折MRI椎体形态与急性椎体骨折大致相仿,但椎体通常呈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信号,且各序列未见明确骨髓水肿征象,偶尔与脊柱不稳或轴向负荷异常导致椎体骨髓的持续异常信号。增强扫描上述骨折椎体一般未见明确异常强化灶。
骨质疏松性骨折MRI特点:急性或亚急性椎体骨折形态改变与创伤性椎体大致相仿,部分椎体上下呈双凹改变,周围椎体内多发局限性脂肪沉积或黄骨髓化,T1加权序列及T2加权序列呈信号,脂肪抑制呈低信号,增强扫描骨折椎体与单纯创伤性椎体强化方式相仿。
目前尚未提供影像学片,在条件允许获得影像学片时,可参考上述内容进一步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本例伤者L1椎体压缩性骨折成伤机制符合间接外力作用
(如跌坐时臀部着地)所致;因目前未提供相关实物影像学片,故影像学片同一认定以及椎体新鲜、陈旧骨折性质难以分析;损伤程度(轻伤)是否可观,取决于前述骨折新鲜、陈旧及是否需行伤病关系分析诸种因素。
六、论证意见
本例伤者L1椎体压缩性骨折成伤机制符合间接外力作用(如
跌坐时臀部着地)所致;因目前未提供相关实物影像学片,故影像学片同一认定以及椎体新鲜、陈旧骨折性质难以分析损伤程度(轻伤)是否可观,取决于前述骨折新鲜、陈旧及是否需行伤病关系分析诸种因素。
七、附件
1.部分参考文献
[1]聂翔,李金高.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肿瘤中进展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2009.
[2] 卢于.脊柱及椎旁肿瘤误诊6例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9,24(6):661.
[3] 刘利.低场MRI在鉴别脊柱转移瘤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2):105-108.
[4] 刘利.低场MR1在鉴别脊柱转移瘤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2):105 -108.
[5] 周宙,刘志兰,苏丹,等.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定量测量对脊柱良恶性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5) :346-349.
[6] 刘佩佩,王嵩.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11,20(1):12-14.
[7] 马新发,葛颖,关春爽,等.常规MRI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良性压缩骨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5):866 - 869.
[8]曾旭,董国礼,高才良,等.椎体压缩骨折的MRI征象在鉴别良恶性病因诊断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2) :55-57,71.
[9]王晓宇,毕郑钢.老年胸腰椎缩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年学杂志,2013.
2.申明
送检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由委托人负责;本论证意见仅针对送检材料有效;因送检材料不完整、不客观而造成目前分析、判断的偏差或错误,由委托人负责;本论证意见属于学术研究、专业技术咨询范围,仅供委托人或相关单位参考使用。
[1]文证摘抄中所摘内容仅供了解概要,详细情况以原始资料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