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京城明鉴真实案例,转载请注明来源}据委托人称及送检材料载:2020年11月12日SS受伤,2020年12月12日A鉴定所鉴定为轻伤二级。委托人对其损伤形成存有异议,故委托我院“有专门知识的人”对其进行专业论证、研究。参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法医临床学》、《法医损伤学》、《创伤学》及《局部解剖学》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法医学司法鉴定实践,全面分析,综合审定。根据现有送检材料,结合专家会诊意见,综合分析如下:指骨为短管状骨,与掌骨等共同组成手的骨性组织。近节指骨骨折分为头、颈、干和基底部骨折。近节指骨骨折因近端受骨间肌牵拉,向掌侧移位,远端向掌侧成角畸形。指骨基底部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多系间接钝性暴力作用所致,间接暴力作用可见于徒手握拳攻击他人时,作用于硬质物体上,由于冲击作用或反冲击作用(当二者均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作用力由指骨远端传导至指骨基底部所致,通常亦称为“攻击性损伤”(拳击手)。其特点:①指骨相应部位软组织无明显擦挫伤或创口,而直接暴力作用(如硬质物体锤击、砸压或砍刺)常可致指骨相应软组织表面损伤;②间接暴力作用所致基底部骨折形态多见于“斜形”、“螺旋形”甚或“粉碎”骨折,直接暴力多见为“横形”骨折,力量足够强大时亦可形成粉碎骨折,但常可见软组织表面损伤明显。本例,病历记载系环指基底部粉碎骨折,相应软组织肿胀,但未见明显表皮擦挫伤,结合案情(互殴,对方徐某眶壁骨折等)综合分析认为,不能排除伤者SS左环指基底部骨折系“攻击性损伤”机制所造成的可能性。尚需结合其他资料如询问笔录、旁证及视频等进一步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