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新时代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马燕以“坚持首善标准 严格依法依规推进新时代司法鉴定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

近年来,北京市司法鉴定行业,以规范化、制度化、优质化为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司法鉴定机构90家,司法鉴定人1200余人。

全市行业总体呈现四个特点
鉴定业务涉及的领域广,共涉及法医、物证、声像资料、环境损害四大类全领域。
鉴定业务涉及的地域广,不止承接来自本市内的司法鉴定业务,更有大量来自其他省市的疑难复杂案件,鉴定业务涉及全国。
鉴定机构的背景性质多样,大量机构是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企央企、医疗机构、社会团体等发起设立。
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鉴定人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高达91.3%,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比约50%。

北京市司法局始终坚持对司法鉴定行业严格规范、依法管理
一是大力推进行业党的建设,不断健全行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实现行业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的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司法鉴定行业持续增强;
二是推进出台《北京市司法鉴定管理条例》,以法律形式固化本市司法鉴定管理和行业改革发展成果,使司法鉴定监督管理更有法可依;
三是陆续出台了《北京市司法鉴定市区两级管理职责规定》等多项制度性文件,在全市范围内确立了层级清晰、职责明确的市区两级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投诉处理、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监管手段;
四是行业协会管理作用不断增强,制定全国首例法医临床鉴定以及文件、手印鉴定委托鉴定评估规范指南,在行业规范建设、专业作用发挥、人才队伍培养以及行业惩戒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两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强化。


北京市在推进新时代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做法
坚持调查研究,锚定新时代首都司法鉴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市司法局在全行业开展了司法鉴定工作专项调研,全领域深入座谈走访,全方位征求意见建议,全方面掌握行业情况,形成了全市司法鉴定工作专项调研报告和近三年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工作报告,确定了新时代首都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
全面加强行业党的领导,健全完善行业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推进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彰显公益性。
强化规划引领,合理布局司法鉴定机构,大力发展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优化行业发展格局。
完善监管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方式,丰富监管手段,进一步健全科学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夯实行业发展保障,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提升行业高级职称人才比例,发挥专家库作用,着力打造首都司法鉴定行业品牌。
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功能作用,为司法审判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专业的司法鉴定服务,奋力实现新时代首都司法鉴定工作现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新时代首都司法鉴定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
今年5月,市司法局党委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北京司法鉴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突出“首都定位”,彰显“首善标准”,紧扣“新时代”主题,突出“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全面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加强机构党组织建设,加强行业党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引领支持和保障行业发展
加强合理布局,优化行业结构;严格行业准入,完善退出机制;加强对外交流,提升行业影响力;建立会商机制,优化执业环境;加强专家库建设,发挥行业专家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公益属性;加强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健全和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持续健全完善我市行政机关两层级、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两结合”以及鉴定机构自我管理的司法鉴定监管体制;进一步抓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和案件质量评查等日常监管手段,强调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等级评估的监督管理作用。
知多一点
“司法鉴定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研讨会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了8届,在弘扬科学精神、践行法治思想、推动技术进步、助力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届研讨会为期两天,设有3场主题报告和90场专题报告,围绕司法鉴定立法与行政管理、标准化与技术管理、道路交通事故、文痕与微量物证、环境损害、声像和电子数据、法医物证、法医病理、法医毒化、法医临床、法医精神病11个议题,展开精彩的专业学术报告。会议共评选出29篇优秀论文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首日线上观看人数达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