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城明鉴法医学研究院
法医学专业论证意见书
京法[2017]伤论字第012号
一、基本情况
委 托 人:福建至圣律师事务所
委托论证事项:损伤程度(主要针对右膝关节)
受理日期:2017年4月8日
送检材料:1、2015年5月1日~5月5日XXX医院住院病历(病案号:52434)复印件1份;2、2015年5月11日~5月15日AAA病案(病案号:170892)复印件1份;3、2015年5月15日~5月25日HH医院住院病历(病案号:1000234111)复印件1份;4、2015年5月5日~7月27日DD鉴定中心鉴定书[JJ号]复印件1份;5、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
论证日期:2017年4月8日~2017年4月18日
地 点:北京京城明鉴法医学研究院
伤 者:薛某,男,出生日期:1969年。
二、检案摘要
(一)案情摘要
据送检材料载:2015年5月1日薛某被他拳击、脚踢致伤,2015年7月27日DD鉴定中心鉴定书认为薛某损伤程度构成轻伤一级。现委托人对薛某的伤情存有异议,故委托我院对其进行法医学分析、论证。
(二)文证摘抄
1、2015年5月1日~5月5日XXX医院住院病历(病案号:52434)摘:
入院方式:门诊。
主诉:被他人殴打致头痛头晕及颈部肿痛2小时。
骨科检查:右膝外侧可见3cm的挫伤区,红肿,压痛,屈伸活动受限。
2015年5月2日膝关节MRI示:...右膝关节软骨形态、信号正常;关节腔及髌上囊内见少量液体信号。股骨、胫骨及髌骨、膝关节面、缘可见骨质增生,右膝外侧半月板前后角、体部见线状高信号影,部分与关节囊相连,周围见多发结节状囊性信号影。诸韧带走形及信号未见异常。关节囊滑膜稍增多、增厚。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2015年5月2日补充诊断:右膝半月板损伤,右膝骨质增生,右膝关节少量积液。
2、2015年5月11日~5月15日AAA病案(病案号:170892)摘:
2015年5月13日右膝关节MR示:外侧半月板前角内可见条状Pd、T2高信号影,外侧副韧带中段信号增高。
诊断:右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伤;右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3、2015年5月15日~5月25日HH医院住院病历(病案号:1000234111)摘:
右膝X线示:...诸关节面增生硬化,髁间嵴变尖,髌骨近股骨面骨质增生。
2015年5月19日电子关节镜手术报告:术前诊断:右膝半月板、软骨并外侧副韧带损伤;手术名称:关节镜下右膝内外半月板部分切除并软骨修整及外侧副韧带重建术。
手术过程:...内、外侧半月板混合样撕裂;外侧副韧带马尾样撕裂。
4、2015年5月5日~7月27日DD鉴定中心鉴定书(融公刑技法字(2015)第523号)摘:
论证:...薛某外伤致右膝部软组织挫伤并右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断裂、内外侧半月板混合样撕裂,构成轻伤一级。
(一)检验方法
依据《司法鉴定技术规范-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Z JD0103003-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发)、《法医学人体损伤检验规范》(SJB-C-2-2003)及《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适用指南)》(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并参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审查。
(二)特邀专家
本案特邀请原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麻永昌主任法医师参与研讨。
(三)活体检查
缺席查体。
四、分析说明
根据现有送检材料,结合专家会诊意见,现分析如下:
(一)薛某被殴打后五日内(首诊:5月1日~5月5日)的临床资料中,尚无确切证据证明其存在右膝半月板撕裂(Ⅲ〬)及外侧副韧带断裂的伤情。
1、半月板损伤症状:常伴有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有的患者膝关节不能伸直,部分病人可发生膝关节松动或者膝软,病人走平路或下楼梯时,膝关节出现“弹拨”发作,亦可出现关节交锁、走路不稳及滑落感(摘:胥少汀《实用骨科学》)。体征:肿胀、压痛,少量积液时可见液波,且有广泛压痛。麦氏试验(+)、研磨试验(+)、侧方挤压试验(+),被动过伸过屈试验(+)。
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关节间隙处压痛、行走时疼痛加剧,关节交锁征,Mcmurry试验、过伸试验、重力试验阳性等表现。
2、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T2加权像显示为长T2高信号,
多发结节状囊性信号影,混合撕裂的分析
伤者存在右膝部肿痛(现病史记载),查体见右膝外侧挫伤区,红肿,压痛,屈伸活动受限,提示右膝部确实受到外力作用。行走时疼痛加剧未诉、等试验未做,故不能证明外力作用足够大。
3、2015年5月2日右膝关节MRI已载明右膝诸韧带(包括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均无异常。
述,本例伤者孙某左眉弓处瘢痕的致伤原因尚需进一步核实,不完全符合送检牙模一次咬合完成;若确系牙齿一次性咬合形成,则宜于损伤后三个月进行损伤程度评定;不连续的瘢痕应引用累计瘢痕的条款进行鉴定。
五、论证意见
论证人:李生兴 法医师
王 鹏 主检法医师
李秀林 副主任法医师
张继宗 研究员
北京京城明鉴法医学研究院
二○一七年三月三十日
附件:1、牙齿、牙模及瘢痕相关图片;2、部分参考文献;3、说明。
1、牙齿、牙模及瘢痕相关图片。
2、部分参考文献
[1]郭景元. 实用法医学.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2]秦启生.临床法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闵建雄.法医损伤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4]郭景元.实用法医学.第l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0.
[5]翟建安.法医学.第1 版.北京: 群众出版社,1986.
[6]黄家驷,吴阶平.外科学,第1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7]王忠诚.创伤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8]朱广友.法医临床司法鉴定实务,2009,北京.法律出版社.
[9]陈佩章.人体重伤鉴定标准释义,1991.中国检察出版社.
[10]吴军.人体损伤程度司法鉴定指南.2005.中国检察出版社.
[11]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
[1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2009.人民卫生出版社.
[1]闵建雄.法医损伤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98-112.
[2]宋嗣荣.临床法医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刘世沧,吴军.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法医临床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4]朱小曼.法医临床指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郭景元.现代法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6]秦王民.3D技术在人牙咬痕个体识别的法医学研究,学位论文,2007.
[7]陈宝军,伍绍军.刍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8]杨辉.对330例体表创口与愈后瘢痕长度的对比观察,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16.2.
[9]中国法医学会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面部瘢痕损伤程度鉴定的几点探探讨.
[10]中国法医学会第十次法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伤情鉴定中关于创和创疤问题的探.
[11]高格,孙占茂,刑事法学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03月第1版,第343页.
3、特别说明
送检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由委托人负责;本论证意见仅针对送检材料有效;因送检材料不完整、不客观而造成目前分析、判断的偏差或错误,由委托人负责;本论证意见供有关机关参考使用。不得用于上访、投诉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