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共享
约有103,191,267篇,以下是第1-10篇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评价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 0 9 年第8 卷第2期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评价陈成伟( 上海南京军区临床肝病研究中心。 上海20
日期:2018/7/2       浏览次数:507

 约有103,191,267篇,以下是第1-10篇

药物性损害诊断标准的评价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 0 9 年第8 卷第2期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评价陈成伟( 上海南京军区临床肝病研究中心。 上海20 0 235)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诊断; 评价中图分类号: R 512. 6 ; R 57 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 7 1. 28 7 0 ( 20 0 9 )0 2. 0 121. 0 4药物性肝病或称肝损害( d r u g . in d u ce dliv erin ju r y , D IL l)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但仍未引起足够广泛的重视, 常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 对于D IL I诊断. 必须引起充分重视。长期以来, 有关D IL l的诊断一直存在困惑。 一方面。 D IL l患者发病时间存在很大差异。 临床表现与用药的关系也常较隐蔽, 易被临床医师忽视。 其次, 由于医院体制的问题, 我国没有独立的肝脏病学科. 肝损伤患者常在消化科或更多...
上传时间:2013-12-19 页数:4 格式:PDF 浏览:61次

药物性损害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药物性损害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上传时间:2015-01-16 页数:4 格式:PDF 浏览:2次

药物性损害的诊断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 近年, 随着对细胞色素 P450 药物代谢酶的认识,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通常, 50%以上药物性肝病在用药 1~4 周内发病, 因此推测药物性肝损害多为迟发性过敏反应所致, 需有一定达致敏状态的时间。 用药 2~3 个月发病者则多与代谢酶系的遗传因子相关, 为中毒性肝损害。 作为初发症状可有发热和黄疸(约 50%) , 出疹或伴瘙痒(约 20%) , 外周血象嗜酸性细胞增多(>6%, 约 占 35%) ,白细胞总数增加(约 21%) , 但近年不乏有白细胞减少者。 药物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率可达 50%以上, 但该试验假阴性颇多, 操作技巧、 药物浓度、 药物代谢产...
上传时间:2014-12-28 页数:9 格式:DOC 浏览:10次

药物性损害的诊断

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 近年, 随着对细胞色素 P450 药物代谢酶的认识, 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通常,50%以上药物性肝病在用药 1~4 周内发病, 因此推测药物性肝损害多为迟发性过敏反应所致,需有一定达致敏状态的时间。 用药 2~3 个月 发病者则多与代谢酶系的遗传因子相关, 为中毒性肝损害。 作为初发症状可有发热和黄疸(约 50%) , 出疹或伴瘙痒(约 20%) , 外周血象嗜酸性细胞增多(>6%, 约占 35%) , 白细胞总数增加(约 21%) , 但近年不乏有白细胞减少者。 药物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阳性率可达 50%以上, 但该试验假阴性颇多, 操作技巧、 药物浓度、 药物代谢产...
上传时间:2015-05-27 页数:6 格式:DOC 浏览:4次

药物性损害诊断标准的演变和评价

 
上传时间:2014-02-19 页数:4 格式:PDF 浏览:0次

药物性损害诊断标准的演变和评价

 
上传时间:2014-03-01 页数:4 格式:PDF 浏览:1次

药物性损害的危险因素、诊断规范及停药标准

 
上传时间:2014-03-26 页数:4 格式:PDF 浏览:1次

药物性损害的危险因素_诊断规范及停药标准

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诊断规范及停药标准禹铮, 贾继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肝病中心, 北京 100050)摘要: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 是引 起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 前还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及诊疗手段。 从易感因素、诊断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介绍。 了解药物性肝损害的最新进展, 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患者;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标准,有助于药物性肝损害的规范化诊疗。关键词: 肝炎,中毒性;危险因素;诊断中图分类号: R575. 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1 -5256( 2013) 09 - 0674 - 04Risk factors, diagnostic ...
上传时间:2014-05-31 页数:4 格式:PDF 浏览:6次

药物性损害诊断标准的演变和评价

33 ● 专家论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8  年  第  1 卷  第  2 期临床上药物性肝病或称药物性肝损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屡见不鲜但尚未引起人们和临床医师足够而广泛的重视。大多数临床DILI不能被明确区分且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因此有关DILI的诊断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长期以来我们对有关DILI的诊断一直存在困惑。一方面DILI发病时间存在很大差异临床表现与用药的关系也常较隐蔽容易被临床医师忽视。其次由于医院体制的问题消化科医生常把转氨酶升高的患者转送入感染科而不少肝脏病相关医师...
上传时间:2012-07-04 页数:4 格式:PDF 浏览:33次

药物性损害的危险因素_诊断规范及停药标准

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诊断规范及停药标准禹铮, 贾继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肝病中心, 北京 100050)摘要: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 是引 起肝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 前还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及诊疗手段。 从易感因素、诊断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对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介绍。 了解药物性肝损害的最新进展, 有利于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感患者;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标准,有助于药物性肝损害的规范化诊疗。关键词: 肝炎,中毒性;危险因素;诊断中图分类号: R575. 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1 -5256( 2013) 09 - 0674 - 04Risk factors, diagnostic ...
上传时间:2014-08-24 页数:4 格式:PDF 浏览:11次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