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核酸检测有关情况,并就近期热点回应社会关注。
如何看待核酸检测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回应称,目前,核酸检测是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最科学的手段之一,也是统筹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复课、复业复市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扩大核酸检测范围,既有利于精准防控,巩固防控成果,维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合理流动,推动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
加快推进核酸检测,是常态化防控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首要的、重要的措施。贺青华说,为加快提升各地的检测能力,规范核酸检测的流程,自6月15日开始,国家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线上培训,截止到24日中午核酸检测培训方面已经累计培训36万人。
可喜的是,核酸检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与3月初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透露,在检测机构方面,从3月初的2081家,增加到现在的4804家,提高了131%。其中三级医院2120家、二级医院1350家、疾控机构916家、独立的医学实验室418家。在技术人员方面,从事核酸检测技术人员的总数也从1.39万人上升到2.85万人,提高了104%。
在检测能力方面,全国核酸检测能力从3月初的每天126万人份,提高到目前378万人份,提高了200%。郭燕红指出,截至6月22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核酸检测的累计数据达到9041万人份。“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核酸检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据郭燕红介绍,近期国家卫健委调集12个省的20支核酸检测队伍到北京,同时这些核酸检测队伍还携带90多套核酸检测设备,使得每家医院增加4-5套核酸检测设备,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北京核酸检测能力。
郭燕红坦言,但是面临着急剧增加的检测需求,特别是既有应检尽检,也有愿检尽检的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产生矛盾,这也是核酸检测门诊号源是一号难求以及结果回馈滞后的原因所在。
郭燕红强调,为此,国家卫健委一方面加强对北京的联系指导,专门派出专家组,对北京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加大对北京的支持力度,除调集检测队支持北京外,还调派移动P3实验室,同时动员增加实验室的建设,还协调天津和河北来分担北京的部分检测任务。
目前来看,北京的检测机构已经从98家增加到128家,每天最大的单检能力也达到40万人份以上。“如果按照重点人群单检,一般人群混检的方法,北京具备每天检测近100万人的能力。”郭燕红说,相信在多方支持、多措并举下,未来北京的检测能力还会有大幅度提升,上述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明天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很多群众希望利用小长假的机会回家探亲或外出旅游。要不要回家探亲,是否需要提前做核酸检测,成为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贺青华说,端午节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来的第二个长假,也是北京市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并在多省份引发相关病例,防范疫情扩散形势严峻的时间段迎来的一个小长假,是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又一次“测试”。
贺青华指出,无论是端午回家探亲,还是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是否需要隔离和是否需要核酸检测,《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和最近印发的《关于做好离京人员新冠肺炎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有明确规定,检测和隔离措施的实施,一定是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对来自北京的中高风险街区、街道、乡镇的人员需要采取隔离和核酸检测,低风险区域人员的流动无须进行隔离,也无须进行核酸检测。”
“无论是外地返京还是离京人员,一律采取14天的集中隔离措施是不对的。”贺青华强调,各地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增加的检测要有明确的规定。检测的收费已经明确规定要由省物价部门统一制定本省域内的标准。针对部分地区制定的不合法、不合规的一些政策措施,应当及时纠正。
“6月23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自此次北京发生聚集性疫情以来首次下降。但现有本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仍持续增加,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仍有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指出,端午节假期将至,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持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