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者该如何进行抗栓治疗?我国最新专家建议发布心血管疾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与其密切相关。《女性抗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建议》聚焦于女性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和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疾病抗凝治疗的特殊性,旨在促进我国女性血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抗血小板治疗
1.一级预防
不建议女性常规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病。女性乳腺癌放疗患者可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2019 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40~70 岁心血管高风险(综合考虑患者存在的ASCVD危险证据,增强危险的因素如严重的早发心肌梗死家族史,血糖、血脂或血压水平无法达标,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显著升高等)、低出血风险的人群可考虑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进行ASCVD 一级预防(Ⅱb 推荐),70岁以上成人不应常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任何年龄的高出血风险人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史、其他部位出血史、年龄>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慢性肾脏病、合并使用其他增加出血风险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华法林或NOAC)均不建议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阿司匹林用于我国女性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鉴于我国女性较西方人群体型瘦小,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的推荐剂量为50 mg/d、肥胖及超重女性为75~100 mg/d,应格外关注出血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因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获益的证据,不建议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多个国内外指南或专家建议推荐先兆子痫高危孕妇应于12孕周开始服用阿司匹林50~100 mg/d,不建议哺乳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之外的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二级预防
推荐冠心病女性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 mg/d。ACS及PCI女性患者一般应坚持DAPT治疗至少6个月,之后根据个体特点,在平衡血栓、出血风险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种类等因素后,确定ACS及PCI女性患者最优的DAPT 时间。
2018ECS/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推荐长期单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出血风险,必要时调整剂量和疗程。尚缺乏单用其他抗血小板药获益证据,不推荐使用。
抗凝治疗
女性抗凝治疗更易发生出血并发症。应进行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评估,当获益超过风险时使用。
非瓣膜病性房颤女性患者,CHADS2 0 分或CHA2DS2‑VASc 1 分不推荐抗凝治疗,CHA2DS2‑VASc 2 分可从抗凝治疗中获益,CHA2DS2‑VASc评分≥3分时推荐服用NOAC或华法林(INR 2.0~3.0)抗凝治疗。
育龄女性应谨慎使用口服抗凝药,在抗凝治疗前排除妊娠并进行避孕咨询。脑静脉窦血栓(CVT)、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患者应给予抗凝治疗。有VTE病史的女性,产前及产后应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VTE。
制定妊娠期抗栓方案时需考虑药物对母亲、胎儿的影响,还应考虑妊娠期生理变化对药物吸收、代谢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研究显示LMWH不能通过胎盘,在乳汁中的浓度低,妊娠期女性使用LMWH安全有效。因此,建议妊娠期若需抗凝治疗,推荐使用LMWH,需快速逆转抗凝作用或严重肾功能不全时可使用普通肝素。
华法林可通过胎盘屏障,有潜在致畸并可能引起胎儿出血,建议血栓栓塞风险极高患者(例如心脏机械瓣置入术后)在妊娠期前、后3个月使用LMWH,妊娠中期可使用华法林或LMWH。
有研究显示NOAC可通过胎盘屏障,而哺乳期女性服药后乳汁中可检测到药物,目前尚无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服用NOA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不推荐妊娠期女性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