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耳郭软骨的应用解剖及在鼻尖整形中的应用进展耳郭软骨(cartilage of auricle helix)是位于面侧部耳郭内 的不规则呈漏斗状向前外侧开口的软骨结构,向内延伸至外 耳道,组成外耳的立体结构。耳郭内众多的沟壑状结构,将其 软骨分成了不同曲面且薄而韧的弹性软骨板。近年来,随着 鼻整形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对鼻部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结 合耳郭软骨的特殊组织结构,利用其重塑和修复鼻尖形态而 得到充分重视。现就自体耳郭软骨的应用解剖及其在鼻尖整 形中的相关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应用解剖
位置 耳郭位于头颅两侧,上缘齐眉,下缘达鼻翼水平,其长轴 与鼻背相平行。双侧耳郭均以软骨为结构支架,外覆皮肤及 少量皮下组织,并借助肌肉和韧带附着在颅骨两侧。
形态和毗邻关系 耳郭形似漏斗,由皮肤、软骨、韧带及肌肉等组成,并借 耳外肌及韧带附着于头颅与颞骨部(图 1,2),以此维持自身 立体形态。耳郭下 1/3 部为耳垂部,仅由皮肤、少量脂肪和结 缔组织组成,上 2/3 则由弹性软骨构成支架结构,外覆软骨膜 和皮肤组织,并与外耳道软骨及皮肤组织相连续。耳郭可分 为前外侧面和后内侧面,前外侧面凹凸不平形成各种沟壑状 结构,后内侧面较平坦,耳郭的颅耳角约为 30°,耳甲与颅侧 壁则成直角。
软骨支架特点及面积 耳郭除耳垂外均由弹性软骨外覆皮肤组织构成,该软骨 外形极不规则,其中以耳甲艇、耳甲腔、耳屏及三角窝处软骨 面积相对较大,常用于鼻尖成形及修复。曹传长[1]通过尸体 解剖测量出单侧耳屏软骨平均面积约 125.22 mm2 、厚度约 0.73 mm、长度约 15.40 mm、宽度约 10.88 mm;单侧耳甲艇软 骨平均面积约 177.77 mm2 、厚度约 0.77 mm、长度约 20.66 mm、 宽度约 12.02 mm;单侧耳甲腔软骨平均面积约 187.23 mm2 、 厚度约 0.88 mm、长度约 20.52 mm、宽度约 12.26 mm。
血管神经分布 耳郭的动脉血供主要来自耳后动脉及颞浅动脉[2],2 支血 管从前后侧均向上走行并发出上、中、下 3 个分支血管,在耳 郭处相互交织形成血管网供血,且均有其伴行静脉形成回 流。耳大神经及耳颞神经为主要的耳郭皮肤组织神经支配, 耳大神经分布于耳郭后侧及外耳道以下耳郭外侧的皮肤,耳 颞神经主要分布于外耳道以上耳郭皮肤(图 3,4)。
生理作用 耳郭特殊的立体结构有利于声波能量的聚集及收集声音, 还有利于判断声源的位置。耳郭特殊的沟壑状结构,还有助于 阻止特殊天气时无遮蔽的情况下雨水及风沙进入外耳道。
2 临床应用
2.1 相关麻醉 耳郭软骨切取术可采用局部浸润肿胀麻醉,以 1∶10 万~ 1∶20 万肾上腺素 +2%利多卡因稀释液注入耳郭皮肤与软骨 之间,用于麻醉和组织层次的水剥离。
2.2 耳软骨的切取
2.2.1 耳屏部软骨的切取 于耳屏内侧面(即外耳道侧)行 局部浸润肿胀麻醉,距游离缘约 2 mm 处设计弧形长约 5 mm 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耳道侧软骨膜。于此软骨膜下注 射肿胀麻醉液行水剥离。牵拉皮肤切口组织,于游离缘 2 mm 处弧形全层切开软骨,并于耳屏软骨的外侧软骨膜表面向周 围分离,沿软骨切开缘切取耳屏软骨片备用。单侧耳屏可取 最大软骨面积约 15 mm×12 mm,保留新月形软骨游离缘作 为残留耳屏外围支架,以确保耳屏的形态和大小不受影响[3]。
2.2.2 耳甲部软骨的切取 ⑴耳前侧入路。在耳甲软骨前侧 和后侧面行局部肿胀麻醉,在耳轮脚的耳甲艇和耳甲腔交界 区切开长约 15 mm 切口,用剪刀行软骨膜表面剥离,全层切 开软骨并切取所需软骨片。⑵耳后侧入路。在耳后颅耳沟上 1 cm 内顺耳长轴行 20~30 mm 切口,并在软骨膜表面行充 分剥离,范围为耳甲艇和耳甲腔软骨的整个区域,此时可切 取颅耳沟处适量皮下筋膜组织以垫衬鼻尖;可保留耳轮脚部 软骨以维持耳郭支架形态,单侧耳甲艇可取最大软骨面积约 22 mm×36 mm,耳甲腔处约 20 mm×25 mm 软骨[4]。
3 相关应用进展
3.1 耳郭软骨的优势 亚洲人的鼻部特点主要为短鼻、鼻尖肥大和低平,鼻尖 皮肤和皮下组织肥厚等[5],严重影响着鼻部的立体形态美,因 而鼻尖部塑形成为了鼻整形术的难题之一。笔者在临床操作中也发现,单纯通过鼻尖部组织的剥离松解及缝合技术很难 形成较满意的鼻尖形态,常需借助强有力的材料支撑来抬高 及延长鼻尖[6]。理想的鼻移植材料应具有以下属性,即生物相 容性、抗感染性、不吸收性、易操作性、无致癌性、易获得性、 经济可接受性,具有以上属性的移植材料,才可获得低并发 症发生率和术后长期的满意效果[1,7]。因此,自体材料成为最 优选择。笔者还发现,鼻尖部皮肤组织相对质韧,自体筋膜瓣 和真皮组织能够有效填充鼻尖,但其作为鼻尖填充物质感欠 佳,且立体感不足;自体鼻中隔软骨和肋软骨相对质硬,且需 经合适裁切及固定才能满足鼻尖软组织支撑的需要,其取材 代价较大。随着对耳郭软骨的解剖研究发现,耳郭软骨的厚 度、弧度及韧度等均与鼻尖部支撑软骨有一定的相似性,目 前也在鼻整形修复术中有较多应用。耳郭软骨作为自体软骨 材料应用于鼻整形术具有如下优势:⑴软骨组织量较稳定, 一般初次鼻整形均可获取足够的软骨量。⑵耳甲艇、耳甲腔 软骨形态相对规则,易于裁切及构建支架。⑶软骨切取方法 简单,切口隐蔽,科学的切取方法对耳郭形态无明显影响。 ⑷耳软骨薄且富有弹性,可增加鼻尖部支撑组织量,成形的 鼻尖质地柔软且韧性佳,效果更加真实自然[8- 9]。自体耳郭软 骨与鼻尖部软骨均为弹性软骨,性能极其接近,且雕刻塑形 后非常符合鼻尖及穹窿部的立体形态,术后质感、韧性及支 撑性均较满意,能凸显鼻尖表现点,因此,近些年在鼻尖整形 及修复中得到了充分利用[10]。
3.2 切取部位与面积 耳郭软骨储量丰富、取材方便、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耳郭 软骨可供取材的部位较多[11],如耳甲艇和耳甲腔软骨、耳屏软 骨、三角窝及舟状窝等处的软骨,其厚薄及形态多样,可同时 切取双侧软骨来满足不同修复部位对形状和量的要求。唐新 辉等[3]在术中发现单侧耳屏切取的最大软骨面积为 15 mm× 12 mm,用于鼻尖部成形是足够量的,如同时行鼻小柱支撑 固定,可切取双侧耳屏处软骨。邵永良等[12]通过尸体解剖 发现,耳屏软骨可取的最小面积男性约 190.50 mm2 ,女性约 174.50 mm2 ,厚度约 1 mm。倪云志等[13]在术中发现,耳甲艇处 软骨切取面积可达 22 mm×36 mm,耳甲腔处软骨切取面积 达 20 mm×25 mm。赵延峰等[14]发现,大部分患者在耳甲腔和 耳甲艇软骨处取材的最大长度可达 15~25 mm,通过裁切及 组合可满足轻中度鼻尖延长及抬高的需要。
3.3 耳郭软骨切取注意事项 就耳郭的立体结构而言,维持其外形最重要的支撑结构 是对耳轮及其上下脚等处的软骨支架。传统耳前入路切取软 骨的切口位于耳前,将耳甲腔与耳甲艇处软骨一并整块切取, 耳轮脚必然会受到破坏,导致支撑缺如,改变了耳郭形态,且 瘢痕明显[15]。李厚恩等[16]通过研究发现,耳屏软骨切取时保留 游离缘 2 mm 宽软骨支架,术后瘢痕不明显且对切取的软骨 形态无影响。张少军等[17]采用分段式切取,术中采用对耳轮内 侧切口切取耳甲软骨和耳屏内侧切口切取耳屏软骨时,保留 交界区宽 3~5 mm 软骨支撑结构,有效保持了耳郭形状,术 后并发症较少,且瘢痕较隐蔽。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5,12,17],切 取耳甲及耳屏软骨时,保留耳轮脚交界区及游离缘 2~5 mm 的软骨支架,可保证术后耳郭的立体结构不受影响。
3.4 耳软骨在鼻尖整形术中的应用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决定鼻尖外观的三要素是鼻尖的大 小、高度及弧度;鼻尖整形的核心就是对鼻翼软骨的改造和 重塑,调整其解剖结构及其之间稳固的生物力学关系,从而
形成满意的鼻尖形态。抬高及延长鼻尖、凸显鼻尖表现点,常 需加强鼻尖 - 鼻小柱复合体的支撑力,因此,对于耳软骨的 应用主要分为鼻小柱鼻尖的支撑性移植物及鼻尖的盖板修 饰性移植物两类,即凸显了鼻尖立体形态,也构建了稳固的 鼻尖三脚架结构[3,18]。根据耳软骨的结构特点,倪云志和刘思 洋等[13,19]认为耳甲艇软骨较薄,韧性及弹性较好,适用于作为 帽状移植物、盖板移植物及锚状移植物对鼻尖进行修饰,多 用于鼻尖低平者;耳甲腔软骨根部较厚,用于稳定鼻基底及 加强鼻中隔的效果较好,可作为盾形支撑性移植物,适于鼻 中隔支撑力不足及鼻尖下垂者。
学者们通过拱顶石原理,结合耳软骨特性,将其分割成 不同大小的条块状,构建不同类型的几何堆积体来加强鼻尖 及鼻尖三脚支架支撑的稳定性[20],如盾形和多层盖板耳郭软 骨移植物[21]、鼻小柱支撑移植物、“蝴蝶形”穹窿重建移植物[13] 及以 M形耳软骨支架延长鼻尖[6],戟状及帽状或盾牌移植物 塑形鼻尖[5],片状鼻中隔加强型移植物[22]等,均取得了较好的 临床效果。耳郭软骨也可作为鼻尖帽状、盖状移植物单独或 联合其他材料构建的支撑性移植物使用,也可采用一层或 多层叠加覆盖在鼻尖处,以增加鼻尖凸度和突显鼻尖表现 点[23]。李江等[24]用精细雕制法构建 5 类共 10 型的耳郭软骨移 植物,将耳软骨通过分割及组合形成各类形状和厚度的移植 物,用于鼻尖、鼻小柱和鼻翼基底部不同程度的塑形。王镜涵 等[25]将耳甲腔软骨裁切成帽状移植物、三角形移植物及中柱 移植物固定于鼻尖 - 鼻小柱复合体上,鼻尖形态得到了明显 改善。徐航等[26]在术中充分利用软骨的弹性及韧性构建出新 的鼻尖立体穹窿三角支架结构,符合鼻尖力学原则、美学定 义及质感要求。Toriumi 和 Checeone[27]在临床中发现,将耳软 骨切割组合以塑造鼻尖立体形态效果确切,但应用于鼻尖部 的覆盖型移植物越多,支撑结构受力也就越大,因此术后支 撑结构倒塌的风险就越大。
在鼻尖整形术中,自体耳郭软骨已应用多年,众多学者 均有其独到见解,且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耳郭软骨的 支撑和抬高鼻尖效果明显,无论是将其切割成条还是成块, 亦或是雕刻成各种形状及厚度的支撑材料,均需对耳郭软骨 弧度、韧度和厚度以及可取面积、应用部位有充分的把握,才 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耳郭软骨切取量相对有限,手术时应尽 量采集单侧耳,同时保留一侧耳软骨也为术中突发情况及再 次局部修复留有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