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京城明鉴真实案例,转载请注明来源}1.B超诊断报告单所载“宫腔下段妊娠”妊娠囊是否符合孕周;2.诊断为“原发性不孕”,是否必然丧失生育能力;3.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经治疗是否可具有生育能力。 (一)关于B超诊断报告单所载“宫腔下段妊娠”妊娠囊是否符合孕周。孕12周以前为早期妊娠,早期妊娠临床表现子宫增大,声像图可见圆形或者椭圆形环状回声-妊娠囊(最早出现于妊娠第5周),第6周妊娠囊平均值为1.5cm,之后约增加0.5cm/周;妊娠囊内可见豆芽状胚芽;胚芽内可见有节律快速跳动的光点为原始脉管搏动(胎心搏动)。本例彩超所见:子宫增大,妊娠囊(3.8cm),囊内胎芽(1.8cm,可见血流信号),可见胎心搏动,上述指标符合孕周(孕8W)的一般特点。 (二)诊断为“原发性不孕”,是否必然丧失生育能力。1.中华医学会参考WHO(世界卫生组织)对不孕症的定义认为,1对配偶未采取避孕措施,有规律性生活至少12个月未能获得临床妊娠可诊断为不孕症,不孕症是一种低生育力状态,并非不能生育。根据病因,又可分为女性因素不孕症等,女性不孕原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2.关于子宫因素,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形成囊肿者,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习惯称“巧克力囊肿”)。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卵巢型)的方法非常多样化。《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载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可采取切除或消融联合松解粘连,会增加自然受孕率;辅助生殖技术中受精方法(体外受精、胞内精子 注射)也不影响总妊娠率。众多临床实际案例也已证明,如丁颖通过对231名合并不孕的内异症患者腹腔镜术后随访,发现其3年的妊娠率达40.3%。3.关于卵巢因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异位囊肿切除为首选术式,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他治疗措施还包括激光或等离子体能量消融。卵巢囊肿为妇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多发于20~50岁的女性人群。临床观察到此病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否存在直接的关系并无临床研究证实。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大约85%的夫妇可在1年内获得妊娠,因此尚有约15%的夫妇可能患有不孕症或仅是生育延迟。彭锡安等通过观察2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8例成功自然受孕。本例SS于2016年9月诊断为“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017年6月诊断为“原发性不孕”,其在2021年5月确诊为“早期妊娠(宫内孕8周)”,显示为胚胎发育正常。后行试管婴儿(成活)。根据上述“共识”、“案例”,结合本例事实(自然受孕史、试管婴儿成活史),分析认为,SS于2017年诊断为“原发性不孕”,并非必然丧失生育能力,其存在生育能力。 (三)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经治疗是否可具有生育能力。不孕症根据女方、男方既往有无与配偶的临床妊娠史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症。显然,即使为继发性不孕,经治疗,一般较原发性不孕症的患者受孕几率更大,即,二者经治疗,均可具有生育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