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时说,要跳出海南看这项工作,视之为“国之大者”,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
此次海南考察,共持续四天。总书记行之所至,关注的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也都具有“要跳出海南看”的特征。经略一岛,关乎全国。《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在海南考察
△4月10日至13日考察点示意图
种业创新: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海南之行第一站,是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目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就在这次考察启程前几天,《求是》杂志全文发表了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在讲话中坦言,“大豆等种子讲了多少年,但突破进度还是很不理想。”
在2020年9月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总书记也举了“农业方面,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的例子。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玉米、大豆和水稻改良前后的对比样品。(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海南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因为这里是育种天堂。海南一粒粟,牵系中国粮。
四年前到海南考察,总书记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沿着田埂同袁隆平院士等科研人员亲切交谈。他指出,“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
△正在工作中的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育种是在现有种子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让它们变得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虫耐旱更强等,但是这一工作做起来周期长、难度大、失败率高。
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总书记勉励科研人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立足“南繁硅谷”,胸怀祖国,十年磨一剑,攻破“卡脖子”技术,打好种业翻身仗,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这是需要“跳出海南看”的国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