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患者发病后48小时内是否已脑死亡
日期:2022/7/14       浏览次数:2132

 ​{本文系京城明鉴真实案例,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案情摘要

      据送检材料载:SS于2022年2月21日上班期间昏倒,心脏骤停,呼救120到达当地急救中心。现委托人就上述委托事项委托我院对其进行专家论证。

二、技术规范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卫生部总后勤部)、《脑死亡判断标准与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卫生法规、部门规章等,并结合临床实践,全面分析,综合审定。

三、分析说明

根据现有送检材料,结合专家意见,现分析如下:

(一)根据本例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分析,其于发病后短时间内可出现脑组织不可逆损害

      《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法医病理学》载:心性死亡是指心跳停止先于呼吸停止所引起的个体死亡,此时心跳停止先于呼吸和脑功能的完全停止。主要由心脏病变引起的心脏骤停。心跳停止使得心脏不能将血液搏出以供脑及全身的需要,故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和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脑血流一旦停止,10s内可利用氧储备,15s氧储备耗竭出现昏迷,2∽4min无氧代谢停止,不再有ATP产生,4∽5minATP耗尽,需能反应停止,4∽6min脑组织不可逆损伤。

     本例患者发病应不晚于9:20(120呼叫时间:9:20),到达医院时间:9:28,查体见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无颈动脉搏动,胸廓无起伏,患者无自主呼吸,现场体格检查及诊断为“死亡”。复苏、电除颤等处理时间约10分钟,复苏后双侧瞳孔散大,神经系统包括浅反射、深反射均消失,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均无,20分钟左右患者能自主睁眼。由此提示,患者从突发心脏骤停,脑组织有效血供障碍持续时长可超6min(大约10分钟之多)。当患者恢复心跳时的状态:血压靠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呼吸靠呼吸机维持;意识始终处于昏迷状态。依据医学常理推断其业已存在脑组织不可逆损害。

(二)本例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主要指标基本符合脑死亡的常规临床判断标准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即死亡。1.判定的先决条件:(1)昏迷原因明确,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如一氧化碳中毒、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物中毒、麻醉药物中毒、抗精神病药物中毒、肌肉松弛药物中毒等。本例系突发心脏骤停,病因相对明确,既往史中未提供其他可能致死性的潜在突发疾病;(2)本例患者入院前意识不清、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呼吸停止,基本符合临床判定标准如深昏迷; 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此后(超过约10min)靠呼吸机维持通气。本例亦无去大脑强直、去皮质强直和痉挛发作等大脑存活的直接征象,神经系统包括浅反射、深反射均消失,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均无。2.临床判定:临床实践中,除非特殊情况如器官捐献时须临床进行确认试验,一般病例,势必以抢救为先,并不常规行确认试验,如SLSEP、EEG或TCD,且在一般急救医院尚不具备上述试验的技术条件。现有病历所载的患者上述临床表现支持其系脑死亡。

(三)临床急救后短时间内(48h内)已曾诊断为“死亡”

      临床判断为脑死亡,即,大脑、小脑及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此时,不管心跳、呼吸、脑外循环以及脊髓功能是否存在,均可宣告个体死亡。脑死亡分为原发性脑死亡和继发性脑死亡,继发性脑死亡是由心脏等脑外器官的原发性疾病或损伤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或代谢障碍所致。临床抢救后初步诊断为“死亡”,支持其当初发生全脑功能不可逆损害。

      综上所述,根据医学一般理论,并结合继发性脑功能障碍(心脏骤停)发病快、死亡快的特点及本例患者病历所记载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认为,SS于2022年2月21日业已存在不可逆的脑组织损害,其于2022年2月21日发病后48小时内的临床表现基本符合“脑死亡”的临床特点。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