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对被害人颈部损伤成因进行论证
日期:2022/9/19       浏览次数:492

 ​ {本文系京城明鉴真实案例,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检案摘要

    据委托人称及送检材料载:2021年8月16日,犯罪嫌疑人XX在其居住的XX市XX家属楼X号楼X单元X室内,与其妻子SS发生争执,双方在客厅发生厮打,在厮打过程中XX用双手扼SS颈部,致SS死亡。现委托人委托我院对上述事项进行专家论证、分析。

二、检验过程

    参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法医学尸体解剖规范》(SF/ZJD0101002-2015)、《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GA/T150-1996)、《尸体辨认照相、录像方法规则》(GA/T223-1999)、《中国刑事技术大全-法医病理学》等相关规定,并结合司法鉴定实践,全面分析,综合审定。

三、分析说明

    根据现有送检材料,结合会诊意见,综合分析如下:

(一)扼死(掐死)是用手压迫颈部而造成的机械性窒息死亡,可单手扼颈、双手扼颈或前臂扼颈等,扼死的暴力作用点在颈部,其死亡机制为血管、神经、气管等器官组织受到压迫所致,最重要的死亡机制是呼吸道压闭,由于呼吸道在颈部所处位置表浅,喉头突出在受压时喉头、气管、舌根被向上推挤,闭塞呼吸道而引起机械性窒息死亡。暴力强大时如用脚踩压呼吸道可直接使呼吸道闭塞而窒息。同时,在扼颈时,手指作用于颈部两侧的动、静脉,使血流受阻,由于静脉壁薄而浅且压力较低,因此往往静脉首先被压闭,造成大脑血液回流受阻迅速导致意识障碍。其次,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或迷走神经受刺激均可发射性引起心跳骤停。

    扼死颈部损伤形态学特点:手指扼压颈部多可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皮下出血(如挫伤),有时加害人的指甲损伤可形成半月形的表皮剥脱,位置多位于喉部两侧,右利手单手扼颈时,典型者在受害人颈部右侧常有一大拇指形成的扼痕,而左侧为其余四指的扼痕;左利手者,与上述特点相反。手掌虎口处扼压颈部常在喉结“下方”形成片状皮内或皮下出血。其次,可常见有颈部肌肉、筋膜、甲状腺的出血、挫伤以及甲状软骨、舌骨、环状软骨骨折。

(二)勒死(绞死)是以绳索缠绕颈部牵拉绳索两端导致的窒息。勒死的机制大体与扼死相似,但有其自身形态学特点,如多见于单条勒沟(可因挣扎时出现间断)、多水平走形、索沟深度相对均匀,勒沟基本能反应出勒索的粗细、性质、宽窄,软而宽的勒索所致勒沟较宽而浅,硬而细的勒索形成的勒沟窄而深,较硬勒索易形成表皮剥脱而发生皮革样化。勒颈力量较大时可致颈部软组织出血、血管断裂及骨折。

(三)擦伤:人体软组织具有柔软易变形富于弹性的特点,有不同程度抗拉强度,抗压、抗弯耐受相对差。擦伤系皮肤的浅表损伤,又称为表皮剥脱,指皮肤组织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皮肤表皮或表皮层与部分真皮层的缺损,通常可见皮肤表面擦痕,伴少数点状出血或渗出、渗液。擦伤成伤机制为致伤物与人体皮肤接触后以一定方向移动,在相互运动中产生摩擦,滑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作用致表皮完整性受到破坏或剥离,真皮显露,或伴有血管破裂(累及真皮乳头层)。常可提示致伤物接触面的形状(较大面积钝性物体)、光滑程度、作用力的方向、及受伤机制等。

    综上,根据本例死者SS尸表所见颈部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如用手扼颈由于手掌、虎口软组织较丰厚,一般多形成挫伤,而非擦伤,而本例系擦伤伴有挫伤而非单纯挫伤,不支持系单纯手扼;其中较长一处呈条状改变;走形呈斜形并似有“提空”状;未见分布于喉部两侧的典型的拇指、四指遗留的挫伤扼痕,以及损伤总体上呈右重左轻,提示为左利手可能)、颈部剖验所见(如左颈总“动脉”内膜有“裂纹”损伤,颈动脉内膜横形裂伤多提示外力作用较大且系接触面较小的物所致,结合委托人所称其现场尚有一“数据线”,综合分析认为:目前尚不支持系单纯扼颈所致,不排除存在勒颈后再扼颈的可能性,建议现场“数据线”DNA、ABO血型分析以及“数据线”中是否存在金属纤维断裂的情形予以排除或佐证。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京ICP备190007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