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诊疗行为的评价
日期:2022/12/2       浏览次数:708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1.关于诊断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来源于成熟B细胞的“高度”侵袭性肿瘤,是最常见的非霍DLBCL奇金淋巴瘤类型临床,异质性大。症状:任何淋巴结外部位都可能累及。患者通常出现进行性肿大的无痛性肿物,多见于颈部或腹部。肿物累及淋巴结外者根据累及部位不同出现相应症状,常见的有: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骨骼。体格检查可触及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通常在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或肿块;可有肝大和/或脾大。可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38℃);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6个月内体重减轻>10%);盗汗。腹部CT有助于发现肿物生长。确诊 DLBCL 需要进行病灶部位的病理活检。
被鉴定人2020年5月30日以间断胸闷10天、头晕1天为主诉就诊于医方,医方行冠脉CTA等检查,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后于5月30日出院。2020年8月11日因“腹痛20天”再次入该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临床作出初步可疑诊断为胃癌和消化性溃疡,后经病理确诊为十二指肠息肉、结肠管状腺瘤。虽其十二指肠息肉、结肠管状腺瘤可表现出消化道某些症状,但被鉴定人于较短时间内“体重约减轻5kg”,且伴有腹部胀痛、肩背部放射痛等临床表现,又非胃癌和消化性溃疡时,应当引起医方注意,并积极行相应辅助检查(如腹部CT)予以常规排查其他疾病的可能。送检资料中未见相关检查或相应的知情告知书,其存在医疗过失行为。
2.WHO将DLBCL分类出19个亚型,各亚型的预后及诊疗存在差异。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病情常表现为迅速进展,并常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B症状),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确诊时处于临床分期Ⅲ或Ⅳ期(与其系腹膜后疾病症状隐匿相关)。对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分期发现,75%的患者为Ⅱ期伴大包块、Ⅲ期或Ⅳ期。病灶局限的早期患者,通过联合治疗,疾病可达到治愈,但进展期患者,疗效则显著降低。有条件者可行全身 PET/CT 检查,或进行颈、胸、腹部及盆腔增强 CT 检查,以明确疾病分期,Ⅰ/ⅠE~Ⅱ/ⅡE/Ⅱ(大包块)期为局限期,Ⅲ~Ⅳ为进展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大约60%~70%。
患者于2020年9月18日在外院行腹部CT示腹膜后占位(79mm×67mm>7.5m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2020年9月20日CT示肿块大小为(79mm×82mm>7.5mm),2020年9月25日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期),临床采用经典常用化疗方案(R-CHOP方案),于疗程中期进行疾病评估(确定治疗反应如完全反应者和部分反应者,继续化疗或转向临床试验;对于无反应或疾病继续进展者,可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或个体化治疗及参加临床试验)显示疗效不佳,改为“挽救性方案”治疗后,效果仍不佳,提示为难治性疾病。经检索,目前,尚无可靠资料或确切数据显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自局限期到进展各期历经时间,如ⅡE/Ⅱ(大包块)发展至Ⅲ期或Ⅳ期所需的确切时间。
(二)关于评价医方诊疗行为所引用的“共识”、“指南”等特点。
医学科学技术属实践性科学,由于认识水平和学科发展的局限性,以上评价诊疗行为所引用/参考的教材、“专家共识”、“临床诊疗指南”中部分观点仍在研讨、发展过程中,部分理论尚未经过循证医学归纳、总结,且上述观点均系推荐性而非强制性,虽其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尚需结合临床实践个体化诊治原则。目前,法医临床学司法鉴定中关于因果关系及参与度评定客观上最具难度与争议,鉴定意见主要基于鉴定人学理性专业判断,故建议在司法实践或调解过程中,供其作为参考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结合当时、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综合分析认为,医院对某患者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该过错行为可对被鉴定人治疗疗程及5年生存率存在一定不利影响,但其确切影响程度,目前技术,尚无法明确。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