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共享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专家补充意见(202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 《 中华医学杂志 》 2021年101卷23期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
日期:2024/8/26       浏览次数:210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专家补充意见(202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 
《 中华医学杂志 》
 
2021年101卷23期
《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专家补充意见(2021)》是在中国第二版《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基础上,参考2020年《全球脑死亡建议案-脑死亡/神经病学标准死亡的判定》并结合临床实践撰写的。表述形式采取问题提出与推荐意见呼应,表述内容除了对脑死亡判定先决条件、临床判定和确认试验进行了更加详尽的补充外,还对最新涌现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和目标温度治疗下脑死亡判定进行了补充。此外,强调了儿童作为特殊群体与成人脑死亡判定有所不同,尤其是特定年龄阶段的特定判定标准与规范,以及判定时间和判定次数等。
阅读 6801 引用 14 点赞 4 分享 9 
引用本文批量引用手机阅读
全文HTML
下载PDF
指南
中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 中华儿科杂志 》
 
2019年57卷05期
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丧失。本标准适用于29 d~18岁的儿童。判定前必须满足先决条件(昏迷原因明确并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主要判定内容包括临床判定(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和确认试验(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临床判定和2项确认试验结果均符合脑死亡判定标准,并完成2次判定后,方可最终确认为脑死亡。脑死亡判定医师必须经过规范化脑死亡判定培训并获得资质。
阅读 2803 引用 35 点赞 0 分享 18 
引用本文批量引用手机阅读
全文HTML
下载PDF
述评
脑死亡:从医学理念转变到医疗习惯转变
宿英英 
《 中华医学杂志 》
 
2024年104卷17期
临床医师实施死亡判定,通常历经学习死亡理念,掌握死亡判定技能和纪录死亡判定结果三个步骤,而每一过程均需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而转变。脑死亡理念转变是“脑功能不可逆转”最新认知的建立和形成,这一过程需要基于公认标准的理论学习完成。脑死亡判定技能转变是“脑死”判定最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这一过程需要基于专项技术的再学习和再培训完成。脑死亡纪录转变是脑死亡判定结果规范化纪录的习惯养成,这一过程需要基于病例质量控制的可持续改进完成。三个步骤的逐一推进将加快中国脑死亡判定进程。
阅读 281 引用 0 点赞 1 分享 0 
引用本文批量引用手机阅读
全文HTML
下载PDF
指南
中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解读
钱素云王荃宿英英 
《 中华儿科杂志 》
 
2019年57卷11期
基于近5年的临床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对2014版"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儿童质控版)"进行了修订完善,2019年再次发布了"中国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现有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及差异、新版标准的主要更新点以及与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异同,同时提出儿童脑死亡判定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阅读 1902 引用 3 点赞 1 分享 5 
引用本文批量引用手机阅读
全文HTML
下载PDF
论著
脑电图在评估脑死亡中的应用
罗本燕袁俏梅唐敏 等 
《 中华神经科杂志 》
 
2006年39卷08期
目的 评价脑电图(EEG)在判定脑死亡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各大医院临床诊断为脑死亡患者88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4例,年龄16~82岁,平均(43.6±18.5)岁.采用意大利EB Neuro公司Belight便携式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标准,用针电极进行描记,对88例临床诊断脑死亡患者相隔12 h行2次EEG检测.结果 以脑电静息,即不出现>2 μV的脑波活动作为脑死亡的EEG诊断标准.88例中有81例(92.04%)患者在相隔12 h行2次EEG检查,其结果均呈脑电静息表现.其中6例(6.82%)患者EEG检查存在低幅脑波活动.另1例(1.14%)首次EEG检查干扰太大影响结果判断,间隔12 h检查即显示脑电静息.结论 EEG用于评估脑死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严格控制仪器参数及检测条件和动态观察的情况下,可将其作为判断脑死亡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阅读 246 引用 7 点赞 0 分享 0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