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鼻骨骨折的成伤机制和损伤程度分析
日期:2024/9/20       浏览次数:320

  {本文系京城明鉴真实案例,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检案摘要
据送检材料载:2023年7月20日,在XX家具城档口过道处发生打架事件,顾客XX与档口业主SS因琐事发生口角,进而双方动手打架。XX用拳头打了SS面部、头部几拳,用脚踹SS腹部一脚,造成SS鼻骨骨折,我所民警将双方带回派出所立案调查。现委托人委托我院对上述事项进行专家论证、分析。
二、技术规范
参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令第132号)、《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T 0111-2021)、《法庭科学人体损伤检验照相规范》(GA/T 1197-2014)、《法医临床影像学检验实施规范》(SF/T 0112-2021)、《人身损害与疾病因果关系判定指南》(SF/T 0095-2021)及《法医学机械性损伤致伤物分类及推断指南》(GA/T-1969-2021)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对送检材料进行审定、研判。
三、查体所见
步入检查室,神清语晰,问答切题,查体合作。自诉:2016年底做过鼻部填充手术,但鼻骨没有动,也没有鼻骨骨折。本次被他人拳击致伤鼻部,就诊时右侧鼻有少量流血。检查见:鼻部外形正常,双鼻腔通畅,未见异常分泌物。鼻部软组织未见明显瘢痕或素色沉着,鼻背压痛(-),触之未及台阶感。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四、阅片所见
(1)2023年7月20日鼻部CT平扫+三维重建片:右侧鼻骨线性骨折,断端较锐,骨折稍移位;左侧鼻骨形态欠规整,局部成角,提示为骨折,鼻背软组织肿胀;鼻中隔向右偏曲,鼻中隔前部骨质轻度偏移(仅单一层面可见,尚需除外生理性改变等);左侧上颌骨额突欠连续,局部光滑呈高密度、硬化改变,不支持新鲜骨折。鼻部皮下软组织内可见高密度(填充物影)术后影。
(2)2023年9月22日鼻部CT平扫+MRI轴位片:双侧鼻骨局部走形稍欠规则,左侧上颌骨额突较前无明显变化,局部软组织无明显肿胀。
五、分析说明
根据现有送检材料,结合专家意见,综合分析如下:
(一)鼻部解剖及影像学特点
1.外鼻部分分为眉间区、左侧鼻背区、右侧鼻背区、左侧鼻翼区、鼻尖区、右侧鼻翼区、鼻小柱区。鼻部的骨骼包括双侧成对的鼻骨、上颌骨额突及组成鼻中隔的梨骨、筛骨垂直版等。鼻骨位于鼻脊、上颌骨上部内缘,突于面部正中心区域,呈长方形,上窄下宽。鼻中隔分为软骨部分和骨性部分,鼻中隔骨性部分前上部为筛骨垂直版,后上部为梨骨。
2.鼻骨上端与额骨的鼻突连接处形成鼻额缝,CT横断面显示横形线样低密度结构,易误诊为骨折线;鼻骨两侧与上颌骨额突连接处形成鼻颌缝,CT横断面显示双侧对称的横形线样低密度结构,线样低密度结构前方为鼻骨,后方为上颌骨额突,易误诊为骨折线;额突的内后方为泪骨,鼻泪管显示为低密度圆形结构,双侧对称出现。
(二)鼻骨骨折成伤机制
鼻部诸骨为面部浅表、凸起结构,骨质菲薄,遭受钝器击打易致鼻骨骨折或鼻区复合性骨折。常见鼻部骨折类型可见鼻骨线性骨折、粉碎、塌陷性骨折,上颌骨额突骨折、骨缝(如鼻骨间缝、鼻颌缝、鼻额缝)分离及鼻中隔骨折等。鼻骨骨折移位后可伤及鼻中隔,引起鼻中隔粘膜撕裂伤、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骨折等损伤。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称为鼻中隔偏曲。鼻中隔骨折指鼻外伤致鼻中隔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破坏,包括骨性鼻中隔骨折和鼻中隔软骨骨折。颜面部多可遭受拳击损伤,钝性直接外力作用较大时常可致双侧鼻骨骨折同时合并骨性鼻中隔骨折。常伴有鼻腔出血、鼻背软组织肿胀或擦挫伤,鼻腔粘膜充血等改变。间接外力作用导致鼻骨骨折少见。
(三)损伤程度分析
根据本次阅片所见、手术记录及病历所载,结合案情及上述成伤机制理论等,伤者SS于2023年7月20日SS遭他人外力作用致双侧鼻骨骨折,依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第5.2.4 o)条及A.4条之规定,构成轻伤二级。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