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Ashworth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2-3级详解
改良Ashworth分级是临床上用于评估肌肉痉挛严重程度的常用工具,通过被动活动关节时遇到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水平。以下为 2级 和 3级 的具体定义、临床表现及意义:
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
分级 定义 被动活动时的阻力特征
0级 无肌张力增高 被动活动无阻力。
1级 肌张力轻度增高 被动活动到末端时出现轻微阻力(“卡顿感”),随后消失。
1+级 肌张力轻度增高 被动活动在≤50%关节活动范围内出现轻微阻力。
2级 肌张力明显增高 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阻力明显,但肢体仍可较容易移动。
3级 肌张力显著增高 被动活动困难,需较大力量才能完成全范围活动。
4级 关节强直 受累部位僵直,无法被动活动。
2级与3级的具体区别
2级(明显阻力)
表现:
被动活动时,从起始到终末端的大部分范围内均能感受到明显阻力。
肢体仍可被移动,但需持续施加力量。
示例:
中风患者肘关节屈肌痉挛:治疗师伸展其肘部时,全程有明显阻力,但仍能完成伸展动作。
3级(显著阻力)
表现:
被动活动时阻力极大,需额外用力才能完成全范围活动。
可能伴随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
示例:
脑瘫患儿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背屈踝关节时需强力对抗,动作缓慢且费力。
临床意义与处理建议
2级:
意义:提示中度痉挛,可能影响功能(如穿衣、步行)。
处理:
物理治疗(牵伸、关节活动度训练);
使用支具或动态夹板;
局部肉毒毒素注射(若影响功能)。
3级:
意义:重度痉挛,常导致关节挛缩或姿势异常。
处理:
强化抗痉挛治疗(口服药物如巴氯芬、替扎尼定);
结合物理治疗和矫形器;
考虑手术(如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