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骨(Cuboid Bone)
主要附着肌腱:
腓骨长肌肌腱(Peroneus Longus Tendon)
走行与功能:腓骨长肌起自腓骨近端,沿外踝后方下行,经骰骨外侧的腓骨肌滑车(Peroneal Trochlea)下方转向足底,最终止于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基底部。
临床意义:腓骨长肌肌腱在骰骨处形成“拐点”,参与维持足弓及足部外翻运动,其损伤可能导致足弓塌陷或步态异常。
2. 外侧楔骨(Lateral Cuneiform Bone)
主要附着肌腱:
胫骨后肌肌腱(Tibialis Posterior Tendon)
走行与功能:胫骨后肌起自胫骨、腓骨和骨间膜,肌腱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分束止于舟骨结节、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及第2-4跖骨基底部。
临床意义:胫骨后肌是维持足弓稳定的核心肌肉,其在外侧楔骨的附着点参与足内翻和足弓支撑。腱鞘炎或断裂可导致扁平足。
3. 第3跖骨基底部(Base of the 3rd Metatarsal)
主要附着肌腱:
腓骨短肌肌腱(Peroneus Brevis Tendon)
走行与功能:腓骨短肌起自腓骨远端外侧,沿外踝后方下行,止于第5跖骨粗隆(第5跖骨基底部)。
注意:第3跖骨基底部通常无直接肌腱附着,但可能通过骨间韧带或足底腱膜与周围结构间接连接。
特殊说明:若需明确第3跖骨基底部的直接肌腱联系,可能涉及骨间肌或足底方肌的分支,但此类附着在解剖学中不典型。
总结与临床提示
骰骨:腓骨长肌肌腱的“滑车”作用是其关键功能点。
外侧楔骨:胫骨后肌的多点附着对足弓稳定至关重要。
第3跖骨基底部:直接肌腱附着较少,需注意间接力学传递(如跖骨间韧带或跖腱膜)。
注意:足部解剖存在个体差异,必要时需结合影像学(如MRI或超声)及动态功能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