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共享
汉族成人胸骨推算年龄的方法
日期:2013/10/15       浏览次数:797

江西省公安厅刑科所  1989.5

 

胸骨各形态变化标志点等级评分标准(19-48y)

 

部位

变量

标志点

评分

形 态 变 化 特 征

X1

腹侧面中上部“╮╭”形骨嵴其外下方凹陷

1

2

骨脊可见,凹陷不明显

3

骨脊及凹陷均明显

X2

第一肋切迹上部侧向骨突

1

2

X3

柄体结合面周缘及第二肋切迹周缘

1

柄体结合面周缘完整或不完整,第二肋切迹边缘未完全形成

2

第二肋切迹边缘完全形成

3

出现少数低钝的骨脊

4

周缘唇状外翻,脊突增多

5

周缘出现少数小孔、小缺口

6

周缘小孔、小缺口较多,呈锯齿状

 

 

 

 

 

 

X4

腹侧面肋切迹周围

放射状骨纹

1

2

有,尚未延伸到中线

3

延伸到中线,两侧汇合

4

汇合,并在骨面形成隆起线

X5

背侧面骨质

1

致密,骨面光滑

2

稍粗糙,下部出现局灶性蜂窝状骨质疏松

3

粗糙,中部或上部也出现骨质疏松孔

X6

背侧面下部

骨凹陷

1

2

有,较浅,呈小凹

3

深而明显,呈窝状

X7

第三至第六肋切迹周缘

1

不完整,前后缘未向背侧面隆起

2

完整,较圆钝,前后缘稍隆起

3

周缘唇状外翻,出现少数骨脊

4

骨脊增多,边缘不规则

5

周缘出现小孔、小缺口

6

缺口较多,呈锯齿状,腹侧面唇状隆起间断,呈分组狀

 

Y=10.78+0.82 X1+0.85 X2+0.80 X3+0.38 X4+2.51 X5+0.64 X6+3.02 X7

Y推算的年龄。

标准估计误差为±2.45岁;多元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21。

由于少数人胸骨柄、体之间钙化融合,无法对X3进行观察,此时,可评出除了

X3以外6个形态变化点的级分之和ΣXi(i=1,2,4,5,6,7),当ΣXi=6-8, X3=2;

ΣXi=9-11, X3=3; ΣXi=12-13, X3=4; ΣXi=14-18, X3=5; ΣXi=19-21, X3=5。

用此X3的值代入方程进行计算。

 

根据中国汉族成人女性胸骨推算年龄的方法(摘要)

 

辽宁省公安厅刑科所 孙玉显 赵广成  1991.12

 

数值化评分标准((18-50y)

标志点

变量

评分

形  态  变  化

胸骨柄外上侧

骨突

X1

1

2

胸骨柄前侧

眉弓狀隆起

X2

1

2

3

隆起显著

第二肋切迹及

柄体结合部

X3

1

关节面未形成

2

关节面形成,结合部低平

3

关节缘外翻,结合部稍隆起

4

切迹前出现放射状隆嵴或出现大骨棘,结合部结节状隆起,伴孔眼或大骨棘

胸骨体前

放射状骨纹

X4

1

2

出现

3

骨纹近中线或形成隆嵴线

4

两侧纹线汇合或隆嵴线显著

胸骨体

肋切迹

X5

1

切迹关节面未形成

2

关节缘形成,低于骨平面

3

关节缘与骨融合或略高出骨平面

4

关节缘明显外翻或边缘出现小棘,小缺口

5

关节缘显著外翻,边缘出现大骨棘或缺口

胸骨体背侧

下端

X6

1

下端沟状痕迹

2

下端平或小而浅的窝狀痕迹

3

下窝扩大,浅或明显粗糙

 

 

 

 

 

 

 

 

 

 

 

 

 

 

 Y=9.28+0.64 X1+1.09 X2+2.25 X3+2.32 X4+1.70 X5+1.47 X6

Y为推算的年龄。标准差S.D=2.33  多元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0.9634

 

3、大体年龄判断(男,江西)

分级

特    征

范围

平均

95%置信区间

肋切迹缘尚未完全形成,前后观呈“V”形,柄体结合面周缘不完整或刚形成。胸骨体背面骨质光滑致密

19-25

22.4

21.3-23.5

肋切迹缘完全形成,柄体结合面周缘开始出现少数小棘突,胸骨体背面骨质同Ⅰ

25-28

26.0

24.4-27.6

肋切迹缘及柄体结合面周缘棘突明显增高、增多,胸骨体背面骨质同Ⅰ

30-34

32.6

31.47-33.73

柄体结合面中央呈蜂窝状改变,周缘骨皮质增厚,有外翻倾向。胸骨体背面下部骨表面出现蜂窝状改变。

35-40

37.2

36.28-38.12

肋切迹缘出现小缺陷,柄体结合面周缘呈唇狀翻卷,偏离结合面。胸骨体背面骨质同Ⅳ

45-53

50.56

48.05-53.07

肋切迹缘多处缺损,呈锯齿状。柄体结合面周缘外翻并破损,出现串珠杨小孔。胸骨体背面呈蜂窝改变

56-74

62.65

59.79-65.51

 

 

 

 

 

 

 

 

 

 

4、各特征点变化规律(女,辽宁)

X1:胸骨柄外上侧骨突,在18岁时尚未出现,表现为胸骨柄外上侧平直,第一肋切迹较浅;随年龄增长,

第一肋切迹逐渐加深,到25岁左右骨突出现并逐渐明显,但突起程度不等,部分到老年时也不严重。

X2:胸骨柄前“眉弓状”隆起在18-21岁时一般不出现或不明显、22岁以后逐渐明显,呈“╮╭”形;

35岁以后,眉弓状隆起显著,隆起下方两侧形成明显凹陷的下窝,隆起逐渐汇合于胸骨柄前中下部,部分隆起明显粗糙,呈结节状或形成棱边。

X3:第二肋切迹及柄体结合部。早期第二肋切迹呈圆钝形,关节面尚未形成;25岁左右第二肋关节面逐渐形成,

有早期的圆钝变为较平的关节面,此时柄体结合部低平;30岁以后,第二肋切迹缘逐渐锐利外翻,柄体结合部隆起,

少数人在柄体结合部外侧出现小的骨化点;40岁左右,在第二肋切迹缘明显外翻的基础上,第二肋切迹缘前侧出现

放射状隆嵴线,柄体结合部呈结节状隆起,伴有多个孔眼状改变。少数柄体融合的样本,第二肋切迹关节面未形成

的表现是前侧或背侧未完全愈合。

X4:胸骨体前的放射状骨纹,在25岁以前不明显,25岁以后,逐渐在胸骨体肋切迹前缘处形成向胸骨中线放射

走行的骨纹;随年龄增长,骨纹逐渐延长、增多;30岁以后,放射状骨纹逐渐隆起,形成隆嵴线或两侧放射状骨

纹线接近中线;40岁左右,骨面隆嵴线显著或两侧放射状骨纹线相互交叉、汇合。

X5:胸骨体部有3-6切迹。青春期,肋切迹呈圆钝,关节面未形成;25岁左右关节面形成,关节缘低于胸骨平面;

30岁左右,关节缘与胸骨融合成略高出胸骨平面,从侧面看,肋切迹呈类方形;40岁左右,肋切迹缘外翻或兵员

出现小的骨棘或小缺口;45岁后,肋切迹缘显著外翻,边缘出现大的骨棘或缺口。

X6:胸骨体背侧下端由两块骨愈合而成。25岁前,其遗有未完全愈合的沟状痕迹,以后完全愈合而变平或形成小

而浅的痕迹,部分下端出现局限性粗糙面;35岁后,胸骨体下端粗糙面逐渐扩大,同时下端平面逐渐形成凹陷或

较深的窝状痕迹。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