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共享
内脏感觉   有时我们会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口干舌燥、或膀胱鼓胀等感觉,有时我们还有胸闷、心慌、腹中疼痛的体验,这些就是所谓的内脏感觉(visceral sense)。人
日期:2016/5/2       浏览次数:1019

 

内脏感觉

 

有时我们会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口干舌燥、或膀胱鼓胀等感觉,有时我们还有胸闷、心慌、腹中疼痛的体验,这些就是所谓的内脏感觉visceral sense)。人的内脏有痛觉感受器,但无本体感受器,所含温度觉和触压觉感受器也很少,所以内脏感觉主要是内脏痛觉(visceral pain),由于痛觉感受器在内脏的分布比在体表皮肤要稀疏得多,所以内脏痛一般比较模糊,难以定位。内脏痛还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其实,在体内还有一些特殊的感觉类型和其相应的感受器,如某些分布于动脉血管上的神经末梢能感受动脉血压的变化;下丘脑中某些细胞甚至能感受到血浆葡萄糖浓度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这些信息传到中枢,引起各种调节反应,但这时在主观意识上并不产生特定的感觉。遗憾的是,人们对内脏感觉的机制还知之甚少,还有很多奥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人体各内脏器官除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外,也有感觉神经分布,这些感觉神经末梢构成所谓的内感受器,接受来自内脏的各种刺激,内脏感觉神经visceral sensory nerve)将其变成神经冲动,并将内脏感觉性冲动传到中枢,中枢可直接通过内脏运动神经或间接通过体液调节各内脏器官的活动。

如同躯体感觉神经一样,内脏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也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也是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是粗细不等的有髓或无髓纤维。脑神经节包括膝神经节、舌咽神经下节、迷走神经下节,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随同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分布于内脏器官,中枢突进入脑干,终止于孤束核。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随同交感神经和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器官,中枢突进入脊髓,终止于脊髓灰质后角。在中枢内,内脏感觉纤维一方面与内脏运动神经元相联系,以完成内脏-内脏反射;或与躯体运动神经元联系,形成内脏-躯体反射;另方面则可经过较复杂的传导途径,将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内脏感觉。

内脏痛(visceral pain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常由机械性牵拉、痉挛、缺血和炎症等刺激所致。其特点如下

  • 定位不准确,这是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如腹痛病人常不能说出所发生疼痛的明确位置,因为痛觉感受器在内脏的分布要比在躯体稀疏得多,而且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

  • 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长,即主要表现为慢痛,常呈渐进性增强,但有时也可迅速转为剧烈疼痛。

  • 痛阈较高。内脏感觉纤维的数目较少,且多为细纤维,痛阈较高,一般强度的刺激不引起主观感觉。例如,在外科手术挤压、切割或烧灼内脏时,病人并不感觉疼痛。但脏器活动较强烈时,则可产生内脏感觉,如胃的饥饿收缩、直肠和膀胱的充盈等均可引起感觉。这些感觉的传入纤维,一般认为多与副交感神经伴行进入脑干。此外,在病理条件下或极强烈刺激下,则可产生痛觉。例如,内脏器官过渡膨胀受到牵张、平滑肌痉挛以及缺血和代谢产物积聚等,皆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内脏痛。一般认为,内脏痛觉纤维多与交感神经伴行进入脊髓。

  • 内脏痛特别能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心血管及呼吸活动改变,这可能是由于传导内脏痛觉的神经通路与引起这些内脏反应的传出通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当某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referred pain)。牵涉痛有时发生在患病内脏邻近的皮肤区,有时发生在距患病内脏较远的皮肤区。例如,心绞痛时,常在胸前区及左臂内侧皮肤感到疼痛;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常在右肩部感到疼痛;发生阑尾炎时,发病开始时常觉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患胃溃疡和胰腺炎时,会出现左上腹和肩胛间疼痛;肾结石时则可引起腹股沟区疼痛等。在临床上,这些现象有助于内脏疾病的定位诊断。

牵涉痛发生机制可能是,发生牵涉痛的体表部位与病变器官往往受同一节段脊神经的支配,体表部位和病变脏器的感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并在后角内密切联系。因此,从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可以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从而产生牵涉性痛。近年来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一个脊神经节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叉到躯体部和内脏器官,并认为这是牵涉痛机制的形态学基础。

在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主动脉弓的管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称为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弓管壁内还有23个粟粒样小体,称为主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另外,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窦壁外膜较厚,其中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来自第9对脑神经舌咽神经的颈动脉窦支),呈盘状,与外膜细胞紧密接触,亦为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是一个扁椭园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动脉杈的后方,亦为化学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CO2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变化。当血液中氧分压降低或CO2增高时,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