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相关影像学表现
尽管约有13%-26%的病例报道有肝内胆管扩张(13,32,39),但这并不是浸润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10%-22%的病例,肝外转移累及上腹部淋巴结(10,13,32,34)。13%-23%的病例远处转移出现在肺、骨骼及肾上腺(10,13,34)。
 |
图6. 患者男性,60岁,浸润型肝癌及门静脉、肝静脉瘤栓形成,血色素沉着病史,AFP明显升高(14,546ng/mL), (a) 轴位动脉期CT:肝右叶轻度不均匀强化及门脉右支富血供恶性瘤栓(箭头) (b) 轴位门脉期CT:肝右叶病变及累及门静脉右支的瘤栓均显示对比剂不均匀廓清;(c)肝固有动脉造影(局部介入化疗栓塞术)显示门静脉瘤栓(圆内所示)及肝静脉瘤栓(椭圆内所示)的肿瘤新生血管。 |
类似浸润型肝癌的疾病
多种肝脏疾病,包括局灶融合性纤维化、脂肪沉积、微脓肿、胆管癌和弥漫转移性疾病,都可以有类似于浸润性肝癌的影像表现(表2)。
局灶融合性纤维化:
凭CT及MR影像表现较难鉴别局灶融合性纤维化与肝脏恶性病变,原因在于无论瘢痕或是肿瘤取代正常肝细胞,都可以改变的肝脏的结构及强化方式。融合性纤维化通常累及肝的前段及内侧段,从肝门向外周成辐射,呈典型的楔形表现(44-46)。不像浸润型肝癌,融合性纤维化会导致包膜叠加回缩和血管丛集(图7)(44-46)。与正常肝实质相比,融合性纤维化CT平扫表现为典型的低密度区域;纤维化区域在MR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中呈轻度高信号(图7)(44-45)。
恶性病变的磁共振T1加权图像与T2加权图像有相似的表现,因此,增强特性的分析显得尤其关键。与HCC不同,肝局灶融合纤维化在增强扫描早期表现为乏血供、继而延迟强化(32,44-46)(图7)。Park等人(32)报道8例局灶融合纤维化患者中7例出现延迟强化,而19例浸润型肝癌均未见此征像。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行肝脏MRI时,由于肿瘤和纤维化都对其摄取缺乏,所以仅凭肝胆期表现不足以鉴别(图7)。Park的同一研究显示18/19例浸润型肝癌和5/7例局灶融合纤维化病灶由于对肝特异对比剂缺乏摄取而在肝胆期成像上表现为呈低信号(32)。并且发现浸润型肝癌的表观弥散系数较融合性纤维化(±标准差)更低(分别为0。97cm 2/sec±0。19和1。35cm 2/sec±0。39;p=。001),门静脉栓子和肝内卫星灶的出现率更高(32)。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参考文献:Reynolds A R, et al. Infiltrati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at radiologists need to know. Radiographics, 2015, 35(2):371-386. 杨先春,王皆欢,乌云其其格,王黎,侯丽花等编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