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jí xìng hū xī shuāi jié
2 英文参考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ARF[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返回]3 概述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患者原呼吸功能正常,由于某种突发原因,在数秒或数小时内迅速发生的呼吸衰竭[1]。成人在静息状态下于海平面呼吸空气,若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时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1]。
气道阻塞、溺水、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中枢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抑制呼吸,均可影响通气不足,乃致呼吸停止,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急性呼吸衰竭。因机体往往来不及代偿,如不及时诊断及尽早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常可危及生命[1]。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原呼吸功能常大多良好,若及时有效抢救,预后往往优于慢性呼吸衰竭。但是在临床也可常见到原呼吸功能较差的患者,由于某种突发原因,常见呼吸道感染引起气道阻塞可致PaCO2急剧上升、PaO2急剧下降,临床上习惯将此型呼吸衰竭归于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剧。
急、慢性呼吸衰竭除了在病因、起因的急缓、病程的长短上有较大的差别外,在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上大同小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呼吸衰竭,是一涉及临床各科的危重急症。
急性呼吸衰竭多突然发生,应在现场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其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并维持适宜的肺泡通气量,以达到防止和缓解严重缺氧、二氧化化碳潴留和酸中毒,为病因治疗赢得时间和条件。急救措施包括现场心肺复苏、高浓度给氧、机械通气等。
[返回]4 疾病名称
急性呼吸衰竭
[返回]5 英文名称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返回]6 分类
呼吸科 > 呼吸衰竭
[返回]7 ICD号
J96.0
[返回]8 流行病学
急性呼吸衰竭常见、多发、病死率高,一直受到医学界普遍关注,成为医学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尚无具体流行病学资料。
[返回]9 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
分急性Ⅰ型呼吸衰竭和急性Ⅱ型呼吸衰竭两类加以阐述。
9.1 急性Ⅰ型呼吸衰竭
9.1.1 肺实质性病变
各种类型的肺炎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肺炎,误吸胃内容物入肺、淹溺等。
9.1.2 肺水肿
①心源性肺水肿:各种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所引起;②非心源性肺水肿:最为常见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他尚有复张性肺水肿、急性高山病等。此类疾病常可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
9.1.3 肺血管疾患
急性肺梗死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此类疾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
9.1.4 胸壁和胸膜疾患
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胸壁外伤、胸部手术损伤等,可影响胸廓运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量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均,损害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临床上常见为Ⅰ型呼吸衰竭,但严重者也可为Ⅱ型呼吸衰竭。
以上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早期轻者大多为Ⅰ型呼吸衰竭,而晚期严重者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9.2 急性Ⅱ型呼吸衰竭
9.2.1 气道阻塞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烧伤、异物、喉头水肿引起上呼吸道急性梗死是引起急性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9.2.2 神经肌肉疾患
此类疾病患者肺本质无明显病变,而是由于呼吸中枢调控受损或呼吸肌功能减退造成肺泡通气不足,而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例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可损伤周围神经、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低钾血症、周期性瘫痪等致呼吸肌受累;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炎、脑肿瘤、一氧化化碳中化碳中毒、安眠药中毒致呼吸中枢受抑制。
必须牢记,Ⅰ型呼吸衰竭晚期严重阶段可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而Ⅱ型呼吸衰竭经治疗好转后,可经Ⅰ型呼吸衰竭阶段后最终治愈。气道阻塞和神经肌肉疾患所引起的呼吸衰竭均为Ⅱ型呼吸衰竭。
自1967年首次提出ARDS命名以来,文献报道有关引起ARDS的病因日益增多,ARDS的病因可分为十类,现列表1。

[返回]10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缺氧和CO2潴留是呼吸衰竭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现用图1简要说明ARDS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

10.1 缺氧的发生机制
10.1.1 通气障碍
肺泡通气量严重不足既导致缺氧,又可造成CO2潴留。它主要因肺扩张受限制或气道阻力增加引起。正常肺扩张有赖于呼吸中枢驱动、神经传导、吸气肌收缩、横膈下降、胸廓和肺泡的扩张。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的障碍如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疲劳、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等均可导致肺扩张受限,出现限制性肺泡通气不足。阻塞性肺泡通气不足主要因气道阻力增加而引起。
10.1.2 换气障碍
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比值<0.8见于肺水肿、肺炎、肺不张等;比值>0.8见于肺栓塞、肺毛细血管床广泛破坏、部分肺血管收缩等。
②弥散障碍:见于呼吸膜增厚(如肺水肿)和面积减少(如肺不张、肺实变),或肺毛细血管血量不足(肺气肿)及血液氧合速率减慢(贫血)等。
单纯换气障碍所致的血气变化特点:仅有PaO2下降,PaCO2正常或降低;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分压分压差P(A-a)O2增大。
10.1.3 氧耗量增加
发热、呼吸困难、抽搐等均可增加氧耗量,是加重缺氧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