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电话:010-56159040
                         010-52403348

在线客服
首页
中心简介 业务类别 咨询形式 法律法规 新闻公告 专家风采 经典案例 招贤纳士 资费标准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工作流程 理论研究 在线答疑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源共享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 催乳素(PRL)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垂体催乳素腺瘤对恢复和维持正常腺垂体功能、预防肿瘤复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再次
日期:2016/12/2       浏览次数:577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

催乳素(PRL)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垂体催乳素腺瘤对恢复和维持正常腺垂体功能、预防肿瘤复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垂体瘤协作组再次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推出《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该共识更加强调药物治疗在垂体催乳素腺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详情]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2014年)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一半以上为恶性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BM)。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分析体系,描述最普遍的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改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做出治疗选择。  [详情]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版)

《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指南(2013版)》旨在总结、吸取我国现有的肢大诊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证据,提高对肢大的认识,倡导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的管理模式。  [详情]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精简版)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于2009年10月公布以来,深受欢迎。为满足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需要,2011年9月《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写组经协商,将共识增加了一些内容后更名为指南。增加的内容为:毛细胞型星形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节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世界卫生组织(WHO)II级胶质瘤(如弥漫性星形胶质瘤、少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WHO III及Ⅳ级中的脑胶质瘤病、髓母细胞瘤和幕上神经外胚叶瘤等。  [详情]

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

本共识旨在综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诊治经验和意见,同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规范高催乳素血症和垂体催乳素腺瘤的诊治行为,让患者和临床工作者分享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提高我国高催乳素血症、垂体催乳素腺瘤的诊治水平。  [详情]

 
 
 
 
 
 
神经功能性疾病相关指南

颅脑疾病手术后抗癫痫药物应用的专家共识(试行)

2010年由中国抗癫痫协会主持发表了《癫痫手术前后抗癫痫药物应用共识》,为从事癫痫手术的临床医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但该《共识》未能涵盖其他颅陆疾病手术后抗癫痫药物规范化应用问题,为此,中国抗癫痫协会再次组织国内从事癫痫专业的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和儿科专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复习和分析总结。参照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抗癫痫药物目前已有的研究证据、药物特性、国内已批准的适应症等因素,对各种颅脑疾病、特别是术前未诊断“癫痫”的患者手术后抗癫痫药物的应用达成本共识。  [详情]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2012年)

《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详细地阐释了应用脑深部刺激疗法的标准和流程,在适应症、患者选择、评估检查、手术治疗、术后管理等方面,使神经内、外科医生具有了科学一致的判断和治疗依据。  [详情]

药物成瘾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12年)

2012年7月22日,中国医师协会功能神经外科学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及医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共28位专家在西安认真讨论并审定通过了《药物成瘾外科治疗专家共识》,一致认为:药物成瘾外科治疗的长期操守率远高于目前任何一种常规戒毒疗法,是防复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伏隔核是防复吸的有效手术干预靶点;术后长期操守的患者在人格、心理健康、生命质量、社会功能等方面接近正常人;与一般神经外科手术相比,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恢复,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及社会功能并不产生严重影响;开展具有可逆、可调节、对脑结构无创伤的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详情]

精神外科临床指南(建议稿)(2009年)

随着功能神经外科特别是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精神疾病的外科治疗正引起全球的关注。但在国内的精神外科临床实践中,各个中心在病人选择、手术方法、评估方法等存在很大差别,这直接导致精神科对于外科治疗效果的肯定。因此,中华医学会功能神经外科分会、中国医师学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精神外科临床指南,希望以此全面规范国内的精神疾病的外科治疗,使这种治疗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指南2009年6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世界功能神经外科大会上作为大会特别报告,并在亚洲功能神经外科执委会通过将作为亚洲的精神外科指南。规范精神病的外科治疗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世界功能神经外科学会已成立精神外科专门委员会,也正在起草全球性的精神外科临床指南。  [详情]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草案)(2006年)

我国各地基层医院神经外科专科相继成立并逐步开展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等手术,术后癫痫的发生逐渐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虽然国外一些机构已出版了对重型颅脑外伤后癫痫预防的一些指南,但是,我国各地对脑外伤后和术后癫痫的处理仍很混乱。鉴于此,在国内神经外科同道的支持和关心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单位牵头,组织全国数十家三级和二级医院神经外科,先后完成两个关于术后癫痫预防及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参考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2003)的指南,起草“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草案)”,供全国神经外科同道参考和应用,并希望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详情]

 
 
 
 
 
 
神经创伤相关指南

颅脑创伤后脑积水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

颅脑创伤后脑积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是颅脑创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和)吸收障碍、或(和)循环障碍,引起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使得脑脊液在脑室内或(和)颅内蛛网膜下腔异常积聚,使其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者。PTH的发生率报道差异很大,随着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提高,PTH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为促进PTH的规范诊治,中华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制定了本共识。  [详情]

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2013年)

去骨瓣减压术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创伤难治性颅高压、脱水利尿等降颅压无效病人所采取挽救生命的最后手段和有效步骤,但其疗效存在争议。特别是2011年4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澳大利亚学者Cooper等发表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弥漫性外伤性脑损害》,引起了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极大关注和热议。他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早期采用双额颞顶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和缩短在ICU的治疗时间,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为此,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神经创伤专业组组织中国颅脑创伤临床专家,参考国内外主要文献,结合中国国情伦理和临床经验,制订《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国专家共识》,有助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正确认识去骨瓣减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时机和方法及其相关问题的处理。  [详情]

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2011年)

我国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检测尚不普及,与国际先进国家差距较大。CT扫描显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等异常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应尽量行有创颅内检测技术,指导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由于临床医学不断进步,关于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监测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将不断增加,《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将不断修改完善,将及时客观地反映将来最新和最权威的临床科学结论,造福颅脑创伤患者。《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属于神经外科专家推荐方案,仅供我国神经外科医师临床参考指导,不具有法律效果。  [详情]

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10年)

重型颅脑创伤、脑肿瘤、脑血管病或颅脑手术可能导致患者昏迷,昏迷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神经源性胃肠功能障碍、基础代谢紊乱等严重并发症。昏迷患者由于外源性能量(食物)摄入量明显减少,应激反应导致机体能量消耗增加伴分解代谢增加,血糖大量消耗导致肝糖原和肌糖原加速分解,伤后体内的葡萄糖来源主要由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后的糖异生过程供给,如果不及时补充足够能量,会导致患者严重营养不足、免疫功能降低、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功能代偿,可直接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 近年来,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支持在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较多。为帮助临床工作者规范化使用这些制剂。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专业学组制定了本共识。  [详情]

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2009年)

目前国内外有关颅脑创伤病人,特别是急性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时机和方法存在争议。鉴于外科手术无法进行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和伦理学问题,至今尚无有关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疗效的一级循证医学证据。2006年,美国神经外科专家在收集国际医学刊物发表的800多篇有关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方面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美国《颅脑创伤外科治疗指南》,在<Neurosurgery>杂志上全文刊登 。对美国和全世界神经外科医师外科手术治疗颅脑创伤病人发挥了良好指导作用。 鉴于我国神经外科医师在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再结合我国颅脑创伤病人伤情特点和医疗条件,2008年11月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召集了60多位神经外科专家,认真分析了我国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编写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颅脑创伤病人外科手术专家共识,以指导我国从事颅脑创伤诊治医师的临床医疗实践,提高我国颅脑创伤病人救治水平。  [详情]

关于脊髓损伤若干临床问题的专家意见(2007年)

长期以来,脊髓损伤的诊治与康复一直是脊柱外科、神经外科及相关研究领域学者们的关注热点。对于脊髓损伤早期治疗和手术时机的选择、脊髓损伤评价方法、脊髓损伤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脊髓损伤后的康复治疗等问题,既有共识,也有争议。 为了进一步规范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治行为,进一步推进脊髓损伤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邀请在脊髓损伤研究领域有较深学术造诣和丰富临床经验的脊柱外科、神经外科部分知名专家,于2007年4月21~22日在北京举办了“脊髓损伤临床热点问题专家论坛”,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会议形成的专家意见总结如下。  [详情]

 
 
 
 
 
 
脑血管病相关指南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

自2002年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研究结果公布后,近10余年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发展迅猛,随着修饰弹簧圈、辅助球囊、颅内动脉瘤治疗专用支架以及血流导向装置等的出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更为确切。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为了规范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组织专家经数次讨论,制定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提高各级医师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认识,使之更系统、更规范、更安全、更有效。  [详情]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