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意见
仅根据现有材料(入院记录、出院记录、医嘱、化验单等客观病历)分析如下:
1.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CS)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发或一过性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0.2mv。首次医疗接触后10min内应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如果患者症状复发或诊断不明确,应复查12导联心电图。如果怀疑患者进行性缺血而且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结论不确定,建议加做V3R、V4R、V7-9导联心电图。
送检心电图中未见入院当日心电图,医方仅根据外院情况入院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应再次复查为宜。
2.cTn是NSTE-ACS最敏感和最特异的生物标志物,也是诊断和危险分层的重要依据之一。cTn增高或者增高后降低,并至少1次数值超过正常上限,提示心肌损伤坏死。如可以检测hs-cTn,建议在0h和3h实施快速诊断和排除方案。
3.对无反复胸痛、心电图正常和cTn(首选hs-cTn)水平正常但疑似ACS的患者,建议在决定有创治疗策略前进行无创药物或运动负荷检查以诱导缺血发作。本例,未见cTn化验报告单等检测,医方诊断为ACS(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之一)并拟行PCI前,应告知患者关于行无创药物或运动负荷检查的必要性并视情况进行选择。
4.该类患者常规建议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生命体征和体检发现、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除给出初始诊断,还需作出缺血性及出血性风险分层。送检资料未见相关分层。
5.对NSTE-ACS合并动脉血氧饱和度<90%、呼吸窘迫或其他低氧血症高危特征的患者,应给予辅助氧疗。对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不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除外),因为这类药物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Ⅲ)。
6.对高危NSTE-ACS患者不宜在3 h内介入治疗。对首诊于非PCI中心的患者,极高危者,建议立即转运至PCI中心行紧急PCI;高危者,建议发病24 h内转运至PCI中心行早期PCI;中危者,建议转运至PCI中心,发病72 h内行延迟PCI;低危者,可考虑转运行PCI或药物保守治疗。尚需结合主观病历综合分析。
7.猝死发生的前驱症状包括新的血管症状的出现或原有症状的加重,如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典型心绞痛、心慌、气短或乏力,需加以注意。发生终末事件后如不进行治疗干预,持续4-6分钟的室颤引起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在碎死后4分钟内开始进行复苏术成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8分钟内若缺乏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即刻复苏和长时间存活几乎不可能。尚需结合主观病历综合分析。
8.心源性休克时现场抢救心肺复苏(CPR)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2005年国际复苏联盟和美国心脏协会重新修订了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早期、高质量CPR、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包括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电除颤、复苏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以及复苏后支持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保护脑细胞,防止脑水肿(甘露醇脱水、低温疗法、激素的应川等);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用于有高钾血症、酸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以及长时问心脏停搏的患者);维持有效循环(多巴胺、间羚胺、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可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维持呼吸功能(给氧、机械通气、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尼可刹米);防治肾衰竭;防止继发感染等。尚需结合主观病历综合分析。
|